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实际工程中,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通常取为()mm。
A

30

B

40

C

50

D

60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实际工程中,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通常取为50mm。
更多 “单选题实际工程中,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通常取为()mm。A 30B 40C 50D 60” 相关考题
考题 计算某排弯起钢筋用量时,取用的剪力设计值为()。A、前排弯起钢筋受压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B、支座边缘处对应的剪力值C、前排弯起筋受拉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D、该排弯起筋受拉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

考题 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到支座边或到前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之间的距离都不应小于箍筋的最大间距。()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实际工程中,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通常取为( )mm。A.30 B.40 C.50 D.60

考题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规定,关于钢筋保护或工程量计算正确的是( )。A.φ20mm钢筋一个半圆弯钩的增加长度为125mm B.φ16mm钢筋一个90°弯钩的增加长度为56mm C.φ20mm钢筋弯起45°,弯起高度为450mm,一侧弯起增加的长度为186.3mm D.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E.箍筋根数=构件长度/箍筋间距+1

考题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规定,关于钢筋保护或工程量计算正确的是( )。A:φ20mm钢筋一个半圆弯钩的增加长度为125mm B:φ16mm钢筋一个90°弯钩的增加长度为56mm C:φ20mm钢筋弯起45°,弯起高度为450mm,一侧弯起增加的长度为186.3mm D: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E:箍筋根数=构件长度/箍筋间距+1

考题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规定,关于钢筋保护或工程量计算正确的是( )。A.φ20mm钢筋一个半圆弯钩的增加长度为125mm B.φ16mm钢筋一个90°弯钩的增加长度为56mm C.φ20mm钢筋弯起45°,弯起高度为450mm,一侧弯起增加的长度为186.3mm D.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E.箍筋根数=构件长度/箍筋间距+1

考题 (2015年)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规定,关于钢筋保护或工程量计算正确的为()。A.φ20mm钢筋一个半圆弯钩的增加长度为125mm B.φ16mm钢筋一个90°弯钩的增加长度为56mm C.φ20mm钢筋弯起45°,弯起高度为450mm,一侧弯起增加的长度为186.3mm D.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E.箍筋根数=构件长度/箍筋间距+1

考题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规定,关于钢筋保护或工程量计算正确的是( )。 A.Φ20mm钢筋一个半圆弯钩的增加长度为125mm B.Φ16mm钢筋一个90°弯钩的增加长度为56mm C.Φ20mm钢筋弯起45°,弯起高度为450mm,一侧弯起增加的长度为186.3mm D.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E.箍筋根数=构件长度/箍筋间距+1

考题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规定,关于钢筋保护层或工程量计算错误的为()。 A.Φ20mm钢筋一个半圆弯钩的增加长度为125mm B.Φ20mm钢筋弯起45°,弯起高度为450mm,一侧弯起增加的长度为186.3mm C.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梁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 D.箍筋根数=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

考题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关于钢筋保护或工程量计算正确的为( )。 A.Φ20mm钢筋一个半圆弯钩的增加长度为125mm B.Φ16mm钢筋一个90°弯钩的增加长度为56mm C.Φ20mm钢筋弯起45°,弯起高度为450mm,一侧弯起增加的长度为186.3mm D.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E.箍筋根数=构件长度/箍筋间距+1

考题 实际工程中,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通常取为()mm。A、30B、40C、50D、60

考题 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d。受压区不应小于()d,对光圆钢筋应在末端设置弯钩。(d为钢筋直径)

考题 对于连续板受力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A、连续板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一般可不按弯矩包络图确定B、连续板跨中承受正弯矩的钢筋可在距离支座C、连续板支座附近承受负弯矩的钢筋,可在距支座边缘不少于D、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

考题 不是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位置为下列哪项()。A、支座边缘B、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C、箍筋面积或间距改变处D、跨中截面

考题 梁内设置多排弯起钢筋抗剪时,应使前排弯起钢筋在受压区的弯起点距后排弯起钢筋受压区的弯起点之距离满足s≤smax。()

考题 梁中的抗剪钢筋通常有箍筋和弯起钢筋,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首先选用()。A、垂直箍筋B、沿主拉应力方向放置的斜向箍筋C、弯起钢筋D、螺旋箍筋

考题 关于弯起钢筋,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弯起钢筋在跨中是纵向受力钢筋的一部分B、弯起段它可作为抗剪钢筋用C、钢筋的弯起角度一般为60°D、实际工程中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通常取为50mm

考题 为了保证梁正截面及斜截面的抗弯强度,在作弯矩抵抗图时,应保证下列哪项()。A、弯起点距该根钢筋的充分利用点的距离≥ho/2B、弯起点距该根钢筋的充分利用点距离<ho/2C、弯起点距该根钢筋的充分利用点距离≥ho/2,且弯矩抵抗图不进入弯距图中D、弯起点距该根钢筋的充分利用点距离≥ho/2,且弯矩抵抗图进入弯距图中

考题 为了保证纵向受力钢筋弯起后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弯起钢筋的实际弯起点必须伸过其充分利用点一段距离s,s≥()。

考题 第一排弯起钢筋上弯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应满足下列哪项条件()A、0mm≤s≤smaxB、50mm≤s≤smaxC、50mm≤s≤250mmD、50mm≤s≤300mm

考题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中第一排弯起钢筋(对支座而言)的弯终点应位于()处,以后各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应()或()前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截面。

考题 填空题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中第一排弯起钢筋(对支座而言)的弯终点应位于()处,以后各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应()或()前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截面。

考题 单选题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以下不作为计算截面的是()。A 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斜截面B 距支座边缘处的斜截面C 腹板宽度改变处的斜截面D 箍筋直径或间距改变处的斜截面

考题 单选题对于连续板受力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A 连续板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一般可不按弯矩包络图确定B 连续板跨中承受正弯矩的钢筋可在距离支座C 连续板支座附近承受负弯矩的钢筋,可在距支座边缘不少于D 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

考题 多选题在计算梁的斜截面收剪承载力时,其计算位置应按如下规定采用()。A支座边缘处的截面B受拉压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C受拉区弯起钢筋弯终点处的截面D箍筋截面面积或间距改变处的截面

考题 单选题绑扎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梁,当设置弯起钢筋时,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其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d(d为弯起钢筋的直径)。A 40B 35C 30D 20

考题 单选题关于弯起钢筋,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 弯起钢筋在跨中是纵向受力钢筋的一部分B 弯起段它可作为抗剪钢筋用C 钢筋的弯起角度一般为60°D 实际工程中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通常取为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