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材料一: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材料二:在台湾岛西南海边左营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这座山面向台湾海峡,而对面的大陆上也有一座状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遥遥相对,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们似一座被劈成两半的山隔海相望。在海峡两岸都流传着关于这两座山被迫分开的传说,仅台湾的传说就有好几个版本。对于这个传说台湾还有广为流传的童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材料三:李登辉在讲授如何对付国民党和亲民党。——原载台《联合报》) 材料四:“从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民族再生的一个开始,楚瑜抵达北京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 看材料三中的漫画,并结合课本,思考:目前,阻碍着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材料一: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材料二:在台湾岛西南海边左营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这座山面向台湾海峡,而对面的大陆上也有一座状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遥遥相对,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们似一座被劈成两半的山隔海相望。在海峡两岸都流传着关于这两座山被迫分开的传说,仅台湾的传说就有好几个版本。对于这个传说台湾还有广为流传的童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材料三:李登辉在讲授如何对付国民党和亲民党。——原载台《联合报》) 材料四:“从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民族再生的一个开始,楚瑜抵达北京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 看材料三中的漫画,并结合课本,思考:目前,阻碍着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考题
考题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的诗表达了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从根本上说明了A.国民党元老诚心爱国B.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C.两岸统一迫在眉睫D.台湾同胞强烈要求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考题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诗表达了他的意愿是( )。A.思念故乡B.两岸统一人心所向C.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D.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

考题 1956年10月10日为纪念辛亥革命45周年,李济深以《()》为题,向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发表了广播演说。A、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主张B、对于时局的声明C、团结建国

考题 公元1943年,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先生到敦煌视察,建议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A、张群B、于右任C、邵力子D、程潜

考题 孙中山先生晚年提出的“三大政策”不包括。

考题 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昌,逆之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应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②领导五四运动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创立华兴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考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与时俱进,实现了其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导致他转变的客观原因有哪些?

考题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在他的劝酒诗中,以《劝酒十四首》最为有名,在六十七岁时,写下了《醉吟先生传》。他是()A、李白B、杜甫C、王安石D、白居易

考题 闻一多,湖北省()县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是对他一生所走过的道路的概括。他于()年()月十五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考题 廖仲恺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他坚决支持孙中山,同国民党右派作坚决的斗争。

考题 黄飞鸿是岭南武术宗师及名医,北拳流派洪拳的名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追随著名爱国将领刘永福在抗日保台战争中立下功勋。

考题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屡遭挫折,但从未放弃理想即建立一个基于社会正义的民主社会;他一生策略多变,但目标坚定不移即实现中国的统一和富强,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为拯救和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强学会D、中国国民党

考题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手不释卷的书生,因为()。A、他一生都在努力读书B、他阅读大量英文著作C、他直接阅读西文著作并由此构建自己的理论和思想D、以上都是

考题 材料一: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材料二:在台湾岛西南海边左营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这座山面向台湾海峡,而对面的大陆上也有一座状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遥遥相对,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们似一座被劈成两半的山隔海相望。在海峡两岸都流传着关于这两座山被迫分开的传说,仅台湾的传说就有好几个版本。对于这个传说台湾还有广为流传的童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材料三:李登辉在讲授如何对付国民党和亲民党。——原载台《联合报》) 材料四:“从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民族再生的一个开始,楚瑜抵达北京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 新航路开辟后,列强对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哪些侵略,结果如何?

考题 辛弃疾一生以()自许,他的词充分表现其英雄抱负,因而被称为()。他抒写爱国情怀的词被称为()。

考题 简述于右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办报活动。

考题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出生于1866年11月,生肖为虎,1891年10月他得子孙科,那么孙科先生的生肖应当是()。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材料二:在台湾岛西南海边左营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这座山面向台湾海峡,而对面的大陆上也有一座状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遥遥相对,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们似一座被劈成两半的山隔海相望。在海峡两岸都流传着关于这两座山被迫分开的传说,仅台湾的传说就有好几个版本。对于这个传说台湾还有广为流传的童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材料三:李登辉在讲授如何对付国民党和亲民党。——原载台《联合报》) 材料四:“从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民族再生的一个开始,楚瑜抵达北京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 通过对材料二的阅读,思考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材料二:在台湾岛西南海边左营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这座山面向台湾海峡,而对面的大陆上也有一座状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遥遥相对,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们似一座被劈成两半的山隔海相望。在海峡两岸都流传着关于这两座山被迫分开的传说,仅台湾的传说就有好几个版本。对于这个传说台湾还有广为流传的童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材料三:李登辉在讲授如何对付国民党和亲民党。——原载台《联合报》) 材料四:“从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民族再生的一个开始,楚瑜抵达北京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 材料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意愿?说明了什么问题?

考题 单选题孙中山一生与时俱进,他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A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B 国民党的斗争纲领C 革命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D 国民党实现三民主义的策略

考题 填空题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表彰邹容的革命功绩,授予他()的荣衔。

考题 填空题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出生于1866年11月,生肖为虎,1891年10月他得子孙科,那么孙科先生的生肖应当是()。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材料二:在台湾岛西南海边左营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这座山面向台湾海峡,而对面的大陆上也有一座状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遥遥相对,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们似一座被劈成两半的山隔海相望。在海峡两岸都流传着关于这两座山被迫分开的传说,仅台湾的传说就有好几个版本。对于这个传说台湾还有广为流传的童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材料三:李登辉在讲授如何对付国民党和亲民党。——原载台《联合报》) 材料四:“从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民族再生的一个开始,楚瑜抵达北京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 根据材料四中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是什么?

考题 填空题闻一多,湖北省()县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是对他一生所走过的道路的概括。他于()年()月十五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考题 单选题公元1943年,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先生到敦煌视察,建议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A 张群B 于右任C 邵力子D 程潜

考题 填空题辛弃疾一生以()自许,他的词充分表现其英雄抱负,因而被称为()。他抒写爱国情怀的词被称为()。

考题 判断题廖仲恺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他坚决支持孙中山,同国民党右派作坚决的斗争。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