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定新约”的对外宣传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比利时

C

英国

D

日本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定新约”的对外宣传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的国家是:()。A 美国B 比利时C 英国D 日本” 相关考题
考题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运动中,哪一国首先表示愿意与中国谈判?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日本

考题 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双方签订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第一份条约(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马关条约》

考题 如何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考题 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章程》的签订,开始征收关税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考题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的国家是()。 A.美国 B.比利时 C.英国 D.日本

考题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的背景。

考题 ()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与各国签订了《关税条约》,国民政府宣布收回“关税主权”与领事裁判权。

考题 旧约指的是摩西与上帝签订的条约,新约指的是耶稣与上帝签订的条约。

考题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定新约”的对外宣传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的国家是:()。A、美国B、比利时C、英国D、日本

考题 关税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以“协定关税”的名义最终控制了中国的海关,使得中国海关成为了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工具,最早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A、《黄埔条约》B、《望厦条约》C、《南京条约》D、《虎门条约》

考题 清王朝与法国签订的条约有()A、《马关条约》B、《中法新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考题 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跟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中法新约》

考题 下列条约中,不在中国签订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考题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事件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B、《中法新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德国强占胶州湾

考题 下列条约中,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的是()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考题 《南京条约》签订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

考题 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章程》的签订,开始征收关税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考题 1928年6月,南京政府发表“修改”不平等条约宣言,要求与外国列强“重订新约”。其主要内容是收回租界和废除内河航行权。

考题 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C、《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考题 1884年至1885年,清政府虽取得镇南关大捷,但仍与法国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中法新约》

考题 单选题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跟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中法新约》

考题 单选题1884年至1885年,清政府虽取得镇南关大捷,但仍与法国签订了()。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中法新约》

考题 问答题如何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考题 填空题()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与各国签订了《关税条约》,国民政府宣布收回“关税主权”与领事裁判权。

考题 单选题关税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以“协定关税”的名义最终控制了中国的海关,使得中国海关成为了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工具,最早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A 《黄埔条约》B 《望厦条约》C 《南京条约》D 《虎门条约》

考题 判断题旧约指的是摩西与上帝签订的条约,新约指的是耶稣与上帝签订的条约。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章程》的签订,开始征收关税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