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视距测量中,测站点至立尺点的水平距离与视距段R成反比。
A

B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判断题视距测量中,测站点至立尺点的水平距离与视距段R成反比。A 对B 错” 相关考题
考题 视距测量主要特点是不用尺,而直接测量距离,利用仪器光学原理和视距尺测得两点间视距和竖直角,经过简单计算即可求得()和高程。 A.垂直距离B.水平距离C.高差距离D.交跨距离

考题 视距测量不能测定仪器至立尺点间的平距和高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将经纬仪安置在A点,瞄准目标B点上竖立的视距尺,任意读取视距丝在视距尺上的截尺间距L,则L与经纬仪的视距常数的乘积为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将经纬仪安置在A点,瞄准目标B点上竖立的视距尺,使望远镜视线调至水平,则视线与视距尺垂直后,读取视距丝在视距尺上的截尺间距L,则L与经纬仪的视距常数的乘积为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在碎部测量中采用视距测量法,不论视线水平或倾斜,视距是从测站点到立尺点的距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视距测量方法测量水平距离时,水平距离D可用下列何公式表示(I为尺间隔,a为竖直角。)?(  )

考题 在1:10000比例尺的海岸测图中,测站点至标尺点的距离,当采用视距法测量时,其长度不得超过()米。A300B450C700D800

考题 视距测量中,测站点至立尺点的水平距离与视距段R成反比。

考题 视距测量一般仅用于()测量中。A、测图的碎部B、测图的水平控制C、高程控制D、求两点的水平距离的

考题 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测得仪器高为1.603m,被测点所立水准尺上的十字中线读数为1.423m,则被测点对测站点的高差为-0.180m。

考题 在1:10000比例尺的海岸测图中,测站点至标尺点的距离,当采用视距法测量时,其长度不得超过()米。A、300B、450C、700D、800

考题 视距测量时控制观测视线离地面高1米以上,减少()影响,视距标尺装置(),在立尺时,注意将视距尺竖直。

考题 在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上下丝读数应分别为()和1656,则测站至立尺点的水平距离为20m。A、1654B、1676C、1856D、3656

考题 水准测量中,为消除水准尺零点误差,采取()的方法。A、前、后视距离相等B、测段偶数测站C、前、后视中使用同一根水准尺D、“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

考题 用经纬仪测量A、B两点间的水平视离时,只要把经纬仪架设在A点,用望 远镜瞄准B点,并在视距尺上读取切距R,就可算出水平视距D (D=KR)。

考题 视距测量主要特点是不用尺,而直接测量距离,利用仪器光学原理和视距尺测得两点间视距和竖直角,经过简单计算即可求得()和高程。A、垂直距离B、水平距离C、高差距离D、交跨距离

考题 视距测量不能测定仪器到立尺点间的平距和高差。

考题 水准测量中, 为了消除 角误差,每站前视、后视距离应(),每测段水准路线的前视距离和后视距离之和应()。

考题 填空题视距测量是能够测定仪器至立尺点间的()和()的一种方法。

考题 填空题视距测量是测定仪器至立尺点之间的()和()。

考题 填空题视距测量时控制观测视线离地面高1米以上,减少()影响,视距标尺装置(),在立尺时,注意将视距尺竖直。

考题 单选题在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上下丝读数应分别为()和1656,则测站至立尺点的水平距离为20m。A 1654B 1676C 1856D 3656

考题 填空题水准测量中, 为了消除 角误差,每站前视、后视距离应(),每测段水准路线的前视距离和后视距离之和应()。

考题 判断题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测得仪器高为1.603m,被测点所立水准尺上的十字中线读数为1.423m,则被测点对测站点的高差为-0.180m。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在1:10000比例尺的海岸测图中,测站点至标尺点的距离,当采用视距法测量时,其长度不得超过()米。A 300B 450C 700D 800

考题 单选题视距测量一般仅用于()测量中。A 测图的碎部B 测图的水平控制C 高程控制D 求两点的水平距离的

考题 判断题视距测量不能测定仪器至立尺点间的平距和高差。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