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岩溶地区进行勘探与测试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 A、岩溶地区主要应采用综合物探,并在代表性物探异常点布置验证性钻孔
  • B、可用轻便型、密集型勘探查明或验证土洞
  • C、岩溶地区钻探时岩芯采取率不得小于80%
  • D、岩溶地区地下水样试验时,除进行一般项目外,应增加游离CO2和侵蚀性CO2含量分析

参考答案

更多 “岩溶地区进行勘探与测试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岩溶地区主要应采用综合物探,并在代表性物探异常点布置验证性钻孔B、可用轻便型、密集型勘探查明或验证土洞C、岩溶地区钻探时岩芯采取率不得小于80%D、岩溶地区地下水样试验时,除进行一般项目外,应增加游离CO2和侵蚀性CO2含量分析”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关于岩溶(喀斯特)地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地下水活动的玄武岩地区容易形成岩溶(喀斯特)地基 B.地表有覆土层的岩溶地基均为发育岩溶 C.岩溶土层地表覆土层下存在着溶沟、溶洞,沟洞内部有充填的软土理力学性能强于一般的软土,仅结构强度稍低 D.建设项目宜避开勘探中明确为发育岩溶的地基

考题 现场勘察时关于工作内容,下述()说法不正确。()A、选址与可研勘察阶段可不进行现场试验工作B、初勘阶段应初步查明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C、初勘阶段应取土并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少于全部勘探点的1/2D、详勘阶段应确定场地的湿陷类型与地基湿陷等级

考题 桩基础进行详细勘察时,下述()不正确。()A、对于端承桩和嵌岩桩,勘探点间距宜为12~24mB、当相邻勘探点露出的层面高差大于10m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C、对于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0~35mD、地质条件复杂时的柱下单桩基础宜每桩设一勘探点

考题 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黄土地区初测勘探时,下述()说法不正确()A、勘察分为一般地段和代表性设计工点进行,对后者要有所侧重B、勘探点间距最大不宜大于1000mC、代表性工点取样孔数不宜少于2个D、一般地段可不必评价黄土的湿陷类型和等级

考题 在崩塌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踏勘阶段崩塌勘察应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大型危岩的类型、规模和成因B、踏勘时宜绘制1:50000~1:200000的地质图,并应标明崩塌体界线、裂隙位置、地下水露头等C、宜结合工程需要对崩塌进行勘探与测试,必要时进行变形观测D、在定测勘察报告中,应阐明崩塌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处理原则

考题 人为坑洞地区进行勘探与测试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人为坑洞地区勘探时,应在调查及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物探,辅以钻探,简易勘探等方法B、人为坑洞地段勘探时应注意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C、人为坑洞地段勘探深度应超过坑洞深度,最小应超过5~8mD、应分别采取地下水及地表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考题 下述对岩溶发育规律的叙述中()是错误的。()A、结晶颗粒细小且含有杂质的岩石岩溶较发育B、节理裂隙交叉处或密集带岩溶易发育C、地壳强烈上升地区岩溶以垂直方向发育为主D、降水丰富、气候潮湿的地区岩溶易发育

考题 岩溶地区进行地质测绘时,不属于岩溶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是()。A、可溶岩地区的地层富水程度及储水构造B、即有钻孔和水井、突水人工坑道或洞室C、与路线有关,人能进入的洞穴、竖井、暗河D、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考题 人为坑洞地区进行地质勘察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踏勘阶段人为坑洞地区勘察应以收集资料及调查为主B、对控制和影响线路方案的人为坑洞勘探时应以钻探为主,查明人为坑洞的特性与稳定性C、初测阶段编制人为坑洞的工点资料时,工程地质图的比例尺应选用1:2000~1:5000D、定测阶段人为坑洞地质调绘的重点之一是确切查明小型坑洞的空间位置与稳定性

考题 对碳酸盐地区、有岩溶与土洞现象存在时,下述()说法不正确。()A、独立基础下土层厚度大于基础宽度的3倍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B、基础底面存在面积小于25%的垂直洞隙,但基底岩石面积满足上部荷载要求时,可不考虑岩溶的影响C、对溶洞被密实的沉积物填满、承载力超过150kPa,且无被水冲蚀可能性时,可不考虑岩溶的影响D、对岩溶水通道堵塞,有可能造成暂时性淹没的地段,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建筑地基

考题 岩溶地区进行地质调绘时,对岩溶地貌调绘的重点不应包括()。A、近代岩溶基准面B、古代岩溶基准面C、岩溶正地形D、岩溶负地形

考题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如遇到隐伏的岩溶洞穴时,宜采用的勘探方法是()。A、工程地质调绘B、物探C、钻探D、原位测试

考题 对滑坡进行勘探或测试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滑坡勘探采用物探、钻探、坑探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可采用井探或洞探B、勘探点应沿滑坡主轴和垂直主轴方向布置C、在滑坡体外围不应布置勘探点D、当无法采取滑动带原状土样时,可采取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样,做重塑土样试验

考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下面表述的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勘探测试原则中,()不正确的。()A、勘探点间距应取本规范第四章规定值的平均值B、宜在探井中或采用二(三)重回转取土器采取试样C、原位测试可采用动力触探、标准贯入、波速测试、载荷试验等方法D、对残积土必要时进行湿陷性和湿化试验

考题 单选题人为坑洞地区进行勘探与测试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 人为坑洞地区勘探时,应在调查及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物探,辅以钻探,简易勘探等方法B 人为坑洞地段勘探时应注意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C 人为坑洞地段勘探深度应超过坑洞深度,最小应超过5~8mD 应分别采取地下水及地表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考题 单选题岩溶地区进行地质调绘时,对岩溶地貌调绘的重点不应包括()。A 近代岩溶基准面B 古代岩溶基准面C 岩溶正地形D 岩溶负地形

考题 单选题桩基础进行详细勘察时,下述()不正确。()A 对于端承桩和嵌岩桩,勘探点间距宜为12~24mB 当相邻勘探点露出的层面高差大于10m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C 对于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0~35mD 地质条件复杂时的柱下单桩基础宜每桩设一勘探点

考题 单选题岩溶地区观测与评价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 可选择与铁路工程有关的暗河、天窗、竖井、落水洞进行连通试验B 无水洞穴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可用烟熏、水灌、放烟雾等方法进行连通试验C 进行岩溶水文地质动态观测时,观测时间不应少于3个水文年D 进行岩溶水文地质动态观测时,井孔深度宜每月测量一次

考题 单选题泥石流勘探与测试、观测与评价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 泥石流地区勘探应采用综合物探、钻探、挖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B 泥石流黏度和静切力试验宜在现场进行C 对严重危害铁路安全的泥石流应进行动态观测D 泥石流评价应确定其类型、发育阶段、爆发频率、松散堆积物的稳定性和储量、设计保证年限内累计淤积厚度及对线路的影响

考题 单选题对滑坡进行勘探或测试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 滑坡勘探采用物探、钻探、坑探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可采用井探或洞探B 勘探点应沿滑坡主轴和垂直主轴方向布置C 在滑坡体外围不应布置勘探点D 当无法采取滑动带原状土样时,可采取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样,做重塑土样试验

考题 单选题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 踏勘阶段岩溶勘察应以收集资料为主B 初测阶段岩溶地区条件复杂的大中桥,每个工点的控制性钻孔不应少于3孔C 初测阶段宜对与线路有关的暗河、大型溶洞、岩溶泉进行连通试验D 定测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应阐明岩溶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处理原则、提出施工阶段需进行岩溶勘察的地段和工作内容

考题 单选题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黄土地区初测勘探时,下述()说法不正确()A 勘察分为一般地段和代表性设计工点进行,对后者要有所侧重B 勘探点间距最大不宜大于1000mC 代表性工点取样孔数不宜少于2个D 一般地段可不必评价黄土的湿陷类型和等级

考题 单选题现场勘察时关于工作内容,下述()说法不正确。()A 选址与可研勘察阶段可不进行现场试验工作B 初勘阶段应初步查明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C 初勘阶段应取土并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少于全部勘探点的1/2D 详勘阶段应确定场地的湿陷类型与地基湿陷等级

考题 单选题下述对岩溶发育规律的叙述中()是错误的。()A 结晶颗粒细小且含有杂质的岩石岩溶较发育B 节理裂隙交叉处或密集带岩溶易发育C 地壳强烈上升地区岩溶以垂直方向发育为主D 降水丰富、气候潮湿的地区岩溶易发育

考题 单选题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如遇到隐伏的岩溶洞穴时,宜采用的勘探方法是()。A 工程地质调绘B 物探C 钻探D 原位测试

考题 单选题黄土地区勘探及取样时,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A 地层的均匀性及力学指标应采用原位测试的方法确定B 勘探点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原土分层回填夯实C 当地下水位变幅较大时,应进行地下水位动态长期观测D 用于湿陷系数测试的土样,必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和结构

考题 单选题岩溶地区进行地质测绘时,不属于岩溶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是()。A 可溶岩地区的地层富水程度及储水构造B 即有钻孔和水井、突水人工坑道或洞室C 与路线有关,人能进入的洞穴、竖井、暗河D 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