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患者高热,皮肤粘膜出血一周,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1×109/L(2100/mm3),血小板20×109/L(2万/mm3)。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40%,早幼粒4%,采用下列哪种治疗方案为好()

  • A、长春新碱加强的松
  • B、环磷酰胺加长春新碱加强的松
  • C、高三尖杉酯碱加长春新碱加阿糖胞苷加强的松
  • D、长春新碱加阿糖胞苷加强的松

参考答案

更多 “患者高热,皮肤粘膜出血一周,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1×109/L(2100/mm3),血小板20×109/L(2万/mm3)。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40%,早幼粒4%,采用下列哪种治疗方案为好()A、长春新碱加强的松B、环磷酰胺加长春新碱加强的松C、高三尖杉酯碱加长春新碱加阿糖胞苷加强的松D、长春新碱加阿糖胞苷加强的松” 相关考题
考题 患者,女,42岁。高热伴皮肤黏膜出血1周,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14×109/L,血小板65×109/L,骨髓原粒+早幼粒90%。最适当的治疗是( )A.泼尼松(强的松)+长春新碱B.泼尼松(强的松)+环磷酰胺C.马利兰D.苯丁酸氮芥E.DA方案

考题 患者男,35岁。不明原因发热1月。查体:贫血貌,淋巴结肿大,脾肋下3cm,全身散在出血点。血象: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7.2×109/L,血小板28×109/L。怀疑白血病收入院治疗该患者皮肤出血点的特征是( ) A.直径3mm~5mmB.压之不褪色C.稍高出皮面D.表面光亮E.周围有辐射小血管网

考题 男,20岁,因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治疗,实验室检查:RBC(红细胞)2.1×1012/L,Hb(血红蛋白)60g/L,WBC(白细胞)3.0×109/L,血小板55×109/L。在输血过程中,病人出现头痛、四肢麻木、腰背剧痛。应考虑患者可能出现了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溶血反应D.空气栓塞E.细菌污染反应

考题 女性,29岁。高热1周,查体:贫血貌,皮肤大量瘀斑和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肝、脾均不增大,白细胞3.4×10/L,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25×10/L。不可能的诊断为A、毛细胞白血病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考题 血中还原血红蛋白至少达多少时,皮肤粘膜可出现紫绀A.>70g/LB.>65g/LC.>60g/LD.>55g/LE.>50g/L

考题 男性,48岁,有过放射线接触史,近一周发热,全身皮肤及黏膜出血,血红蛋白60g/乙红细胞2.0×1012/L,白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分类中性0.2,淋巴0.78,单核0.02,本病可能的诊断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可靠的检查手段是( )A.B超B.CT检查C.骨髓检查D.同位素骨扫描E.核磁共振检查

考题 30岁患者,反复呕血,黑便,皮肤粘膜出血一周。肝脾不肿大,血红蛋白76g/L,白细胞计数5.0X10^9/L,血小板计数10X10^9/L,骨髓增生活跃,粒:红为5:1,巨核细胞数增加,幼巨核细胞比例增加。最可能的诊断是: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急性白血病 C.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 脾功能亢进 E. 过敏性紫癜

考题 患者女,19岁。再障病1年。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3×10/L,血小板40×10/L,治疗该患者的贫血,首选A.铁剂 B.叶酸 C.丙酸睾酮 D.可的松或脾切除 E.氯化钴和一叶荻碱

考题 患者,女性,30岁。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0×10/L,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8×10/L,血小板80×10/L,该患者最大的危险是A.贫血 B.继发感染 C.颅内出血 D.心衰 E.牙龈出血

考题 女性,35岁。发热伴皮肤粘膜出血1周。查体:贫血貌,胸骨有压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4×10/L,血小板12×10/L。最需做的检查是( )A、骨髓穿刺术B、出凝血功能C、尿、便常规D、血清铁、铁蛋白测定E、血小板抗体测定

考题 青年患者反复呕血黑便,皮肤粘膜出血一周。肝脾不肿大。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1.8×1012/L(180万/mm3),白细胞5.0×109/L(5000/mm3),血小板10×109/L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加,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最可能的诊断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白血病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脾功能亢进

考题 女,19岁,再障病1年。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3×109/L,血小板40×109/L,治疗该患者的贫血,首选()A、铁剂B、叶酸C、丙酸睾丸酮D、可的松或脾切除E、氯化钴和一叶萩碱

考题 张女士,22岁。因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治疗。实验室检查:红细胞(RBC)2.1×1012/L,血红蛋白(Hb)60g/L,白细胞(WBC)3.0×109/L,血小板55×109/L。该病人最适宜静脉输注()A、新鲜血B、新鲜冰冻血浆C、5%白蛋白D、浓缩白细胞悬液E、库血

考题 女性,20岁。因泌尿系感染,一年来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近一周来发热,全身皮肤及口腔粘膜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至60g/L,白细胞2.5×109/L,血小板30×109/L,网织红细胞0.2%,骨髓增生为极度减低,应诊断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白血病C、粒细胞缺乏症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败血症

考题 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症状,如广泛的皮肤出血点,头痛,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查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9×109/L,首要的治疗是()。A、糖皮质激素B、输全血C、输红细胞D、止血药E、输浓缩血小板

考题 患者女,19岁。再障病1年。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3×10/L,血小板40×10/L,治疗该患者的贫血,首选()A、铁剂B、叶酸C、丙酸睾酮D、可的松或脾切除E、氯化钴和一叶荻碱

考题 男性,20岁,主诉发热乏力1个月,间断鼻出血。查体温38.9℃,皮肤有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多处肿大如黄豆、蚕豆,胸骨中下段明显压痛,心肺无明显异常。肝脾肋下触及边。无外伤和传染病史。 该患者血常规为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8.8×109/L,血小板45×109/L。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意义()A、白细胞分类B、卡介苗试验C、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D、肥达反应E、血小板抗体测定

考题 女,72岁,头痛、头晕、手脚麻木三个月,时常有鼻出血。体检:脾肋下2.5cm,肝肋下1cm;检验结果:血红蛋白145g/L,血小板1100×109/L,白细胞数21×109/L,NAP积分180分患者有出血是由于()A、血小板数增多B、血小板功能异常C、凝血因子减少D、鼻粘膜下血管畸形E、鼻粘膜炎症

考题 患者,女,42岁。高热伴皮肤黏膜出血1周,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14×109/L,血小板65×109/L,骨髓原粒+早幼粒90%。最适当的治疗是()A、泼尼松(强的松)+长春新碱B、泼尼松(强的松)+环磷酰胺C、马利兰D、苯丁酸氮芥E、DA方案

考题 女,42岁。高热伴皮肤黏膜出血1周,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14×109/L,血小板65×109/L。骨髓原粒+早幼粒90%。最适当的治疗是()A、泼尼松(强的松)+环磷酰胺B、泼尼松(强的松)+长春新碱C、马利兰D、苯丁酸氮芥E、DA方案

考题 单选题张女士,22岁。因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治疗。实验室检查:红细胞(RBC)2.1×1012/L,血红蛋白(Hb)60g/L,白细胞(WBC)3.0×109/L,血小板55×109/L。该病人最适宜静脉输注()A 新鲜血B 新鲜冰冻血浆C 5%白蛋白D 浓缩白细胞悬液E 库血

考题 单选题女性,42岁高热伴皮肤粘膜出血1周,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14×10/L,血小板65×10/L,骨髓原粒+早幼粒90%。最适当的治疗是( )A 泼尼松+环磷酰胺B 泼尼松+长春新碱C 马利兰D 苯丁酸氮芥E DA方案

考题 单选题男性,31岁,高热、皮肤粘膜出血2周,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14.3×109/L,血小板55×109/L,骨髓原粒+早幼粒90%。最适当的治疗是(  )。A 泼尼松+环磷酰胺B 泼尼松+长春新碱C 马利兰D 苯丁酸氮芥E HOAP方案

考题 单选题女性,35岁。发热伴皮肤粘膜出血1周。查体:贫血貌,胸骨有压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4×10/L,血小板12×10/L。最需做的检查是( )A 骨髓穿刺术B 出凝血功能C 尿、便常规D 血清铁、铁蛋白测定E 血小板抗体测定

考题 问答题男性,37岁,农民。病人数月前出现皮肤紫斑、牙龈出血,并伴有乏力现象。一周前因感冒出现高热,自行服用阿司匹林退热无效,即来就诊。门诊检查:红细胞:3.0×10³×10³×10³×10³/L,血红蛋白:46g/L,血小板:40×10³。儿,白细胞:2.3×10³/L。拟诊慢性再障入院。 请写出主要的治疗措施。

考题 单选题女,42岁。高热伴皮肤黏膜出血1周,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14×109/L,血小板65×109/L。骨髓原粒+早幼粒90%。最适当的治疗是()A 泼尼松(强的松)+环磷酰胺B 泼尼松(强的松)+长春新碱C 马利兰D 苯丁酸氮芥E DA方案

考题 单选题男性,20岁,主诉发热乏力1个月,间断鼻出血。查体温38.9℃,皮肤有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多处肿大如黄豆、蚕豆,胸骨中下段明显压痛,心肺无明显异常。肝脾肋下触及边。无外伤和传染病史。 该患者血常规为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8.8×109/L,血小板45×109/L。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意义()A 白细胞分类B 卡介苗试验C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D 肥达反应E 血小板抗体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