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km、地处平原区的二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合同工期2年,该工程设计路面结构和其中K0+000~K3+000段(该段设计填方高度为+0.7m)土壤地质条件如下图。

施工单位将该工程分为3个施工段,并组织了路基作业队、水泥稳定基层作业队、沥青面层作业队各3个,结合工艺要求依次投入施工,达到了均衡连续施工效果。施工单位按要求进行了每个结构层的试验段施工,在沥青层试验段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各种原材料、施工温度等试验工作,并实测了铺筑厚度、平整度等数据,在试验段总结中,确定了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和施工温度等控制指标用于指导施工。问题:1.对K0+000~K3+000段天然地基在施工中应如何处理?2.该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分几层施工?若每层等厚,各层厚度宜为多少?简要说明划分理由。3.背景所述施工组织过程中,每个施工段内采用的是何种施工组织方法?针对三个施工段采用的又是何种施工组织方法?4.补充通过沥青层试铺还应总结的其他施工控制指标。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表层腐殖土应挖除;其下黏性土层应翻挖,分层压实到要求压实度。2.应分3层施工,每层厚度宜为18cm。层厚(h)受压实设备最大压实厚度(hmax)和水稳层最小适宜厚度(hmin)制约。(hmin≤h≤hmax),因分层厚度在15~20cm均可,而本项目水泥稳定碎石层共54cm,按等厚划分,所以54/3=18cm。3.线性流水作业法(或流水作业法)。平行作业法。4.生产配合比,拌和、运输、摊铺、压实设备能力的匹配,拌和工艺,摊铺工艺,碾压工艺,人员组织等。

1.此题考察土质路堤地基表层处理要求。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掌握原地基处理要求”一目。地基为耕地、土质松散、水稻田、湖塘、软土、高液限土等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局部软弹的部分也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地面横坡缓于1:5时,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解题思路:这是一道路基施工技术的题,考核考生对原地基处理要求的掌握。2.此题考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掌握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一目。层厚(h)受压实设备最大压实厚度(hmax)和水稳层最小适宜厚度(hmin)制约。(hmin≤h≤hmax),一般情况最大压实厚度20cm,水稳层最小适宜厚度15cm。解题思路:这是一道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题,考核考生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的掌握。3.此题考察公路施工过程组织方法和特点。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掌握公路工程进度计划编制”。公路施工过程基本组织方法有顺序作业法(也称为依次作业法)、平行作业法、流水作业法。这三种基本组织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综合运用,从而出现平行顺序法、平行流水法、立体交叉平行流水法。流水作业法的主要特点:①必须按工艺专业化原则成立专业作业队(班组),实现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②专业化作业队能够连续作业,相邻作业队的施工时间能最大限度地搭接;③尽可能地利用了工作面进行施工,工期比较短;④每天投入的资源量较为均衡,有利于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⑤需要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平行作业法的主要特点:①充分利用工作面进行施工,(总)工期较短;②每天同时投入施工的劳动力、材料和机具数量较大,影响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③如果各工作面之间需共用某种资源时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比较复杂、协调工作量大;④不强调分工协作,此点与顺序作业法相同。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公路工程进度计划控制的题,考核考生对公路工程进度计划编制的掌握。4.此题考察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掌握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技术”一目。试验段开工前28d安装好试验仪器和设备,配备好的试验人员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核。各层开工前14d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现场备齐全部机械设备进行试验段铺筑,以确定松铺系数、施工工艺、机械配备、人员组织、压实遍数,并检查压实度、沥青含量、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各项技术指标等。解题思路:这是一道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题,考核考生对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技术的掌握。

更多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km、地处平原区的二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合同工期2年,该工程设计路面结构和其中K0+000~K3+000段(该段设计填方高度为+0.7m)土壤地质条件如下图。 施工单位将该工程分为3个施工段,并组织了路基作业队、水泥稳定基层作业队、沥青面层作业队各3个,结合工艺要求依次投入施工,达到了均衡连续施工效果。施工单位按要求进行了每个结构层的试验段施工,在沥青层试验段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各种原材料、施工温度等试验工作,并实测了铺筑厚度、平整度等数据,在试验段总结中,确定了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和施工温度等控制指标用于指导施工。问题:1.对K0+000~K3+000段天然地基在施工中应如何处理?2.该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分几层施工?若每层等厚,各层厚度宜为多少?简要说明划分理由。3.背景所述施工组织过程中,每个施工段内采用的是何种施工组织方法?针对三个施工段采用的又是何种施工组织方法?4.补充通过沥青层试铺还应总结的其他施工控制指标。” 相关考题
考题 某段道路工程施工,路基填方高度20m,根据进度计划安排,要求路基同填完成自然沉降半年后,再进行路面施工,则路基填筑与路面施工之间的进度计划搭接关系是( )。A.开始到开始B.开始到结束C.结束到开始D.结束到结束

考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40km的双向两车道新建二级公路H合同段路基、路面施工,路基宽8.5m,路面宽7.0m,路面结构设计图如下: 该工程采用清单计价,施工合同中的清单单价如下表: 施工单位采用湿法施工填隙碎石垫层,在准备好下承层后,按下列工艺流程组织施工:施工放样→摊铺粗碎石→初压→撒布填隙料→复压→再次撒布填隙料→再次碾压→局部补撒填隙料→振动压实填满孔隙→步骤A→碾压滚浆→步骤B。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两个事件: 事件一:K3+000~K4+500路段,设计图为“中湿”类型路基,原设计采用Ⅰ型路面结构,施工单位现场复核后,确定该路段属于“潮湿”类型路基,监理单位现场确认并书面同意按Ⅱ型路面结构进行施工。 事件二:K10+000~K11+000路段,底基层完工后,施工单位组织自检,在实测纵断高程时发现该路段比设计标高整体低了2.5cm,原因是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在设置测量转点时发生错误。其余实测项目均合格。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提出了将该路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由20cm加厚至22.5cm的缺陷修复方案,并按该方案组织施工,基层施工完成后通过了检测。该方案导致施工单位增加了64219元成本。 施工单位针对事件一和事件二分别提出增加费用变更申请,监理单位审批并同意了事件一的变更费用申请,但对事件二的变更费用不予确认。 问题: 1.写出步骤A和步骤B所对应的工艺流程名称。 2.写出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中“碾压滚浆”结束的判断依据。 3.写出图中E0的中文名称。 4.计算事件一的变更增加费用。 5.监理单位对事件一和事件二申请的审批结果是否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6.判别本项目K3+000~K4+500路段的路基干湿类型应采用什么指标

考题 以下关于路基路面的规定错误表述的是( )。 A、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应与沿线排灌系统分离,保护生态环境 B、根据公路等级,结合沿线气象、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设置必要的地表排水、路面内部排水、地下排水等设施 C、特殊地质环境地段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必须与该特殊工程整治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设计 D、根据公路等级设置必要的设施,并与沿线排水系统相配合,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

考题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8km的双向两车道新建二级公路D合同段路基、路面施工,路基宽8.5m,路面宽7.0m,路面结构设计图如下。 路面结构设计图该工程采用清单计价,施工合同中的清单单价如下表。 施工单位采用湿法施工填隙碎石垫层,在准备好下承层后,按下列工艺流程组织施工:施工放样→摊铺粗碎石→初压→撒布填隙料→复压→再次撒布填隙料→再次碾压→局部补撒填隙料→振动压实填满孔隙→步骤A→碾压滚浆→步骤B。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两个事件。事件一:K5+500~K6+300路段,设计图为“中湿”类型路基,原设计采用Ⅰ型路面结构,施工单位现场复核后,确定该路段属于“潮湿”类型路基,监理确认并书面同意按Ⅱ型路面结构进行施工。事件二:K15+000~K16+000路段,底基层完工后,施工单位组织自检,在实测纵断高程时发现该路段比设计标高整体低了2.5cm,原因是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在设置测量转点时发生错误。其余实测项目均合格。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提出了将该路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由20cm加厚至22.5cm的缺陷修复方案,并按该方案组织施工,基层施工完成后通过了检测。该方案导致施工单位增加了64219元成本。施工单位针对事件一和事件二分别提出增加费用变更申请,监理单位审批了事件一的变更费用申请,但对事件二的变更费不予确认。 问题: 1.写出步骤A和步骤B所对应的工艺流程名称。 2.写出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中“碾压滚浆”结束的判断依据。 3.写出图中E。的中文名称。 4.计算事件一的变更增加费用。 5.监理单位对事件一和事件二申请的审批结果是否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6.判别本项目K5+500~K6+300路段的路基干湿类型应采用什么指标?

考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8.0km的平原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全线均为填方路堤,平均填方高度为2~4m,填方边坡坡面未做坡面防护处理。路面结构如图1所示。 该工程采用清单计价,施工合同中的清单单价部分摘录如表2所示。 表2合同清单单价表 问题: 1.写出图中8cm×12cm×100cm预制块构筑物的名称和作用。 2.写出图中排除路面表面水至路基范围之外的途径。 3.计算M7.5浆砌片石加固土路肩的合同清单总价。 4.简述施工中的材料费控制的途径。

考题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km、地处平原区的二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合同工期2年,该工程设计路面结构和其中K0+000~K3+000段(该段设计填方高度为+0.7m)土壤地质条件如下图。 施工单位将该工程分为3个施工段,并组织了路基作业队、水泥稳定基层作业队、沥青面层作业队各3个,结合工艺要求依次投入施工,达到了均衡连续施工效果。施工单位按要求进行了每个结构层的试验段施工,在沥青层试验段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各种原材料、施工温度等试验工作,并实测了铺筑厚度、平整度等数据,在试验段总结中,确定了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和施工温度等控制指标用于指导施工。 问题: 1.对K0+000~K3+000段天然地基在施工中应如何处理? 2.该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分几层施工?若每层等厚,各层厚度宜为多少?简要说明划分理由。 3.背景所述施工组织过程中,每个施工段内采用的是何种施工组织方法?针对三个施工段采用的又是何种施工组织方法? 4.补充通过沥青层试铺还应总结的其他施工控制指标。

考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8km的双向两车道新建二级公路D合同段路基、路面施工,路基宽8.5m,路面宽7.0m,路面结构设计图如下: 该工程采用清单计价,施工合同中的清单单价如下表: 施工单位采用湿法施工填隙碎石垫层,在准备好下承层后,按下列工艺流程组织施工:施工放样→摊铺粗碎石→初压→撒布填隙料→复压→再次撒布填隙料→再次碾压→局部补撒填隙料→振动压实填满孔隙→步骤A→碾压滚浆→步骤B。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两个事件: 事件一:K5+500~K6+300路段,设计图为“中湿”类型路基,原设计采用Ⅰ型路面结构,施工单位现场复核后,确定该路段属于“潮湿”类型路基,监理单位现场确认并书面同意按Ⅱ型路面结构进行施工。 事件二:K15+000~K16+000路段,底基层完工后,施工单位组织自检,在实测纵断高程时发现该路段比设计标高整体低了2.5cm,原因是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在设置测量转点时发生错误。其余实测项目均合格。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提出了将该路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由20cm加厚至22.5cm的缺陷修复方案,并按该方案组织施工,基层施工完成后通过了检测。该方案导致施工单位增加了64219元成本。 施工单位针对事件一和事件二分别提出增加费用变更申请,监理单位审批并同意了事件一的变更费用申请,但对事件二的变更费用不予确认。 【问题】 1.写出步骤A和步骤B所对应的工艺流程名称。 2.写出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中"碾压滚浆"结束的判断依据。 3.写出图中E0的中文名称。 4.计算事件一的变更增加费用。 5.监理单位对事件一和事件二申请的审批结果是否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考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A合同段的施工任务,其中包括8km的路基、路面工程和一座跨径80m的桥梁施工。该合同段土质以松散砂土和黏土为主,土质含水量为20%,路基施工中有大量土方需转运200-300m。施工前,项目部组织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将路面分成三个工作量相等的施工段,基层和面层各由一个专业作业队施工。基层的三个段落按每段25天,面层的三个段落按每段15天等节拍组织线性流水施工,并绘制了总体进度计划(见下图)。合同约定工期为300天,并规定每提前工期1天,奖励0.5万元;每拖延工期1天,罚款0.8万元。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将桥梁工程的基础施工指派给某专业作业队实施,但由于种种原因,施工时间需调整为70天。在桥梁基础施工中,由于监理工作失误,使该桥施工暂停10天,导致人员和租赁的施工机具窝工10天,项目部在规定时间内就此向监理公司提出了费用索赔。 【问题】2、计算完善后的网络计划工期,和按此计划项目部可能得到的提前完工奖或因误期的罚款额.

考题 某高速公路分路基、路面两期施工,路面为沥青路面。第一期工程某路基施工合同包括7座天桥的施工,桥面顶面为5cm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是通过公开招标产生的,在天桥桥面施工前后发生下列事情: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天桥附近高速公路上路床共同测得一点的压实度是95.5%,施工单位判断为合格,而监理单位却判断为不合格。施工到桥面前,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路基施工单位不便于施工沥青混合料路面,要求变更为水泥砼路面,设计单位表示同意,立即对设计图纸进行了修改,直接交给路基施工单位。在铺筑水泥砼路面过程中,水泥砼路面的设计宽度为8m,设计长度是100米,路面施工单位考虑到地形的特点和施工模板的长度,实际铺筑了100.5m。假设单价为53550元/(1000㎡)。 【问题】3、设计单位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考题 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阶段,因B合同段运输路面材料的道路被当地村民挖断,为了工期不延误,材料只能从A合同快完工的一段路上运进B合同段材料。为此,业主召开两合同段开会,要求A合同段调整施工安排,于7月30日前完成该段施工。8月1日起,B合同段从该段路运进材料。A合同段至8月20日才完成该路段施工,致使B合同段工期延误,A合同段该段路在交工后缺陷期未满已发生破坏。 【问题】3、A合同段该段路被损坏应由谁负责,由谁维修?

考题 某高速公路分路基、路面两期施工,路面为沥青路面。第一期工程某路基施工合同包括7座天桥的施工,桥面顶面为5cm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是通过公开招标产生的,在天桥桥面施工前后发生下列事情: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天桥附近高速公路上路床共同测得一点的压实度是95.5%,施工单位判断为合格,而监理单位却判断为不合格。施工到桥面前,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路基施工单位不便于施工沥青混合料路面,要求变更为水泥砼路面,设计单位表示同意,立即对设计图纸进行了修改,直接交给路基施工单位。在铺筑水泥砼路面过程中,水泥砼路面的设计宽度为8m,设计长度是100米,路面施工单位考虑到地形的特点和施工模板的长度,实际铺筑了100.5m。假设单价为53550元/(1000㎡)。 【问题】6、计算铺筑水泥砼路面的计量工程量和工作量。

考题 某高速公路分路基、路面两期施工,路面为沥青路面。第一期工程某路基施工合同包括7座天桥的施工,桥面顶面为5cm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是通过公开招标产生的,在天桥桥面施工前后发生下列事情: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天桥附近高速公路上路床共同测得一点的压实度是95.5%,施工单位判断为合格,而监理单位却判断为不合格。施工到桥面前,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路基施工单位不便于施工沥青混合料路面,要求变更为水泥砼路面,设计单位表示同意,立即对设计图纸进行了修改,直接交给路基施工单位。在铺筑水泥砼路面过程中,水泥砼路面的设计宽度为8m,设计长度是100米,路面施工单位考虑到地形的特点和施工模板的长度,实际铺筑了100.5m。假设单价为53550元/(1000㎡)。 【问题】5、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工程计量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考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A合同段的施工任务,其中包括8km的路基、路面工程和一座跨径80m的桥梁施工。该合同段土质以松散砂土和黏土为主,土质含水量为20%,路基施工中有大量土方需转运200-300m。施工前,项目部组织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将路面分成三个工作量相等的施工段,基层和面层各由一个专业作业队施工。基层的三个段落按每段25天,面层的三个段落按每段15天等节拍组织线性流水施工,并绘制了总体进度计划(见下图)。合同约定工期为300天,并规定每提前工期1天,奖励0.5万元;每拖延工期1天,罚款0.8万元。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将桥梁工程的基础施工指派给某专业作业队实施,但由于种种原因,施工时间需调整为70天。在桥梁基础施工中,由于监理工作失误,使该桥施工暂停10天,导致人员和租赁的施工机具窝工10天,项目部在规定时间内就此向监理公司提出了费用索赔。 【问题】1、按组织流水施工的要求,完善路面部分的施工网络图.

考题 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阶段,因B合同段运输路面材料的道路被当地村民挖断,为了工期不延误,材料只能从A合同快完工的一段路上运进B合同段材料。为此,业主召开两合同段开会,要求A合同段调整施工安排,于7月30日前完成该段施工。8月1日起,B合同段从该段路运进材料。A合同段至8月20日才完成该路段施工,致使B合同段工期延误,A合同段该段路在交工后缺陷期未满已发生破坏。 【问题】2、B合同段工期延误由谁负责,B合同段是否可以获得延期或索赔,为什么?

考题 某高速公路分路基、路面两期施工,路面为沥青路面。第一期工程某路基施工合同包括7座天桥的施工,桥面顶面为5cm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是通过公开招标产生的,在天桥桥面施工前后发生下列事情: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天桥附近高速公路上路床共同测得一点的压实度是95.5%,施工单位判断为合格,而监理单位却判断为不合格。施工到桥面前,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路基施工单位不便于施工沥青混合料路面,要求变更为水泥砼路面,设计单位表示同意,立即对设计图纸进行了修改,直接交给路基施工单位。在铺筑水泥砼路面过程中,水泥砼路面的设计宽度为8m,设计长度是100米,路面施工单位考虑到地形的特点和施工模板的长度,实际铺筑了100.5m。假设单价为53550元/(1000㎡)。 【问题】4、多铺筑的0.5m长的水泥砼路面是否予以计量?为什么?

考题 某高速公路分路基、路面两期施工,路面为沥青路面。第一期工程某路基施工合同包括7座天桥的施工,桥面顶面为5cm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是通过公开招标产生的,在天桥桥面施工前后发生下列事情: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天桥附近高速公路上路床共同测得一点的压实度是95.5%,施工单位判断为合格,而监理单位却判断为不合格。施工到桥面前,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路基施工单位不便于施工沥青混合料路面,要求变更为水泥砼路面,设计单位表示同意,立即对设计图纸进行了修改,直接交给路基施工单位。在铺筑水泥砼路面过程中,水泥砼路面的设计宽度为8m,设计长度是100米,路面施工单位考虑到地形的特点和施工模板的长度,实际铺筑了100.5m。假设单价为53550元/(1000㎡)。 【问题】2、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考题 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阶段,因B合同段运输路面材料的道路被当地村民挖断,为了工期不延误,材料只能从A合同快完工的一段路上运进B合同段材料。为此,业主召开两合同段开会,要求A合同段调整施工安排,于7月30日前完成该段施工。8月1日起,B合同段从该段路运进材料。A合同段至8月20日才完成该路段施工,致使B合同段工期延误,A合同段该段路在交工后缺陷期未满已发生破坏。 【问题】1、业主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考题 某高速公路分路基、路面两期施工,路面为沥青路面。第一期工程某路基施工合同包括7座天桥的施工,桥面顶面为5cm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是通过公开招标产生的,在天桥桥面施工前后发生下列事情: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天桥附近高速公路上路床共同测得一点的压实度是95.5%,施工单位判断为合格,而监理单位却判断为不合格。施工到桥面前,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路基施工单位不便于施工沥青混合料路面,要求变更为水泥砼路面,设计单位表示同意,立即对设计图纸进行了修改,直接交给路基施工单位。在铺筑水泥砼路面过程中,水泥砼路面的设计宽度为8m,设计长度是100米,路面施工单位考虑到地形的特点和施工模板的长度,实际铺筑了100.5m。假设单价为53550元/(1000㎡)。 【问题】1、推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谁的结论正确?

考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A合同段的施工任务,其中包括8km的路基、路面工程和一座跨径80m的桥梁施工。该合同段土质以松散砂土和黏土为主,土质含水量为20%,路基施工中有大量土方需转运200-300m。施工前,项目部组织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将路面分成三个工作量相等的施工段,基层和面层各由一个专业作业队施工。基层的三个段落按每段25天,面层的三个段落按每段15天等节拍组织线性流水施工,并绘制了总体进度计划(见下图)。合同约定工期为300天,并规定每提前工期1天,奖励0.5万元;每拖延工期1天,罚款0.8万元。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将桥梁工程的基础施工指派给某专业作业队实施,但由于种种原因,施工时间需调整为70天。在桥梁基础施工中,由于监理工作失误,使该桥施工暂停10天,导致人员和租赁的施工机具窝工10天,项目部在规定时间内就此向监理公司提出了费用索赔。 【问题】3、将桥梁基础施工时间定为70天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考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A合同段的施工任务,其中包括8km的路基、路面工程和一座跨径80m的桥梁施工。该合同段土质以松散砂土和黏土为主,土质含水量为20%,路基施工中有大量土方需转运200~300m。施工前,项目部组织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将路面分成三个工作量相等的施工段,基层和面层各由一个专业作业队施工。基层的三个段落按每段25天,面层的三个段落按每段15天等节拍组织线性流水施工,并绘制了总体进度计划(见下图)。合同约定工期为300天,并规定每提前工期1天,奖励0.5万元;每拖延工期1天,罚款0.8万元。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将桥梁工程的基础施工指派给某专业作业队实施,但由于种种原因,施工时间需调整为70天。在桥梁基础施工中,由于监理工作失误,使该桥施工暂停10天,导致人员和租赁的施工机具窝工10天,项目部在规定时间内就此向监理公司提出了费用索赔。

考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18km的新建高速公路,其中K0+000~K4+500段为填方路段,原地面横坡平缓,路基高度为3m,填料为细粉质砂土;K44.500~K104.500段为半挖半填路段,原地面坡度1:4.5;K10+500~K174-200段为低填方路段,路基高度为1m,填料为细粉质砂土;K174-200~K174-800填方路段,填料为土石混合料,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80%,K17+800~终点为挖方路段,地表约为0.5m厚黏土,下为Ⅲ级岩石,基本不含水分,本路段有高压线反复跨越公路。 对K0+000~K4+500段路基施工,宜采用的施工方法是( )。A、水平分层填筑法B、纵向分层填筑法C、横向填筑法D、联合填筑法

考题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时,()等,应结合公路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区进行考虑。A、设计单位的选择B、路面结构类型的选择C、路基和路面各项设计参数的确定D、对筑路材料的要求

考题 路基按结构特点可分为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和半填半挖路基,其中填方路基称为()A、路堤B、路堑C、路床D、路面

考题 矿用公路的一大特点是路面结构类型()。A、复杂B、简单C、分层较多D、填方型路基

考题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1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10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起止桩号为K5+640~K5+750,隧道围岩为砂岩,岩体完整,呈块状整体,进出口岩石裸露。隧道采用传统矿山法施工。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安全设施的施工。 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护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 分析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

考题 多选题路基工作区在公路设计和施工中的主要作用是()A确定路基临界高度的依据B路面结构设计设置垫层的依据C判定路基干湿类型时测试路基含水量的范围D计算路面厚度时确定路面材料参数的依据E保证路基水温稳定性和抗冻性的设计范围

考题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1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10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起止桩号为K5+640~K5+750,隧道围岩为砂岩,岩体完整,呈块状整体,进出口岩石裸露。隧道采用传统矿山法施工。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安全设施的施工。 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护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 本隧道施工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考题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1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10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起止桩号为K5+640~K5+750,隧道围岩为砂岩,岩体完整,呈块状整体,进出口岩石裸露。隧道采用传统矿山法施工。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安全设施的施工。 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护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 补充隧道中还需要施工的其他附属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