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中学的一节音乐鉴赏课,内容是管弦乐曲《1812序曲》。上课开始,老师检查了学生是否在课前查阅了1812年俄法战争的相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于是,1812年俄法战争的经过、拿破仑与库图佐夫各自的战略部署、库图佐夫与拿破仑胜败的原因、这次俄法战争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等,均成了这节课讨论的主要议题。最后,学生欣赏一遍《1812序曲》后结束本课。
?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关文
化比例,淡化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忽略了本学科教学内容,过多地关注了学科以外的文化知
识,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曲解了“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等课程基本理
念。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该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为的是学生
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而不是本末倒置,无限度地外延与拓展,将音乐课上成历史课。
(2)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正确地处理音乐知
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提倡拓展相关文
化,但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音乐本体的教学上,因为它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
化认知的基础。
更多 “ 某中学的一节音乐鉴赏课,内容是管弦乐曲《1812序曲》。上课开始,老师检查了学生是否在课前查阅了1812年俄法战争的相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于是,1812年俄法战争的经过、拿破仑与库图佐夫各自的战略部署、库图佐夫与拿破仑胜败的原因、这次俄法战争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等,均成了这节课讨论的主要议题。最后,学生欣赏一遍《1812序曲》后结束本课。 ?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 相关考题
考题 在讲授《乌鸦喝水》一课时,下列哪项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在上课时,老师给同学生放映关于课文的故事情节的视频,并且组织学生讨论以及评价乌鸦的做法B.老师上课先教学生认字,然后阅读课文,讲述课文意思,最后播放该视频片段C.老师舍弃传统黑板,采用PPT放映进行上课讲授课文内容D.老师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节课的讲授

考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下列哪项属于合作学习的类型() A.在讲述圆的周长这一节课中,教师书写板书,按照课本方式进行讲述B.在上课之前,老师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C.老师将下一节课所讲述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D.在上课时老师放映PPT讲述这节课的内容,并且提问同学

考题 导制俄国农奴制解体的战争是()A.俄土战争B.俄法战争C.克里木战争D.中俄战争

考题 下列电影与其历史背景对应错误的是(  )。 A.铁道游击队:抗日战争 B.圣女贞德:英法百年战争 C.高山下的花环1朝鲜战争 D.战争与和平:1812年法俄战争

考题 在学习《人民的音乐家——聂耳、冼星海》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保卫黄河》,并向学生展示抗战时期的历史图片、音像资料。学生对抗IEI战争有了感性的认识,情绪也渐渐高涨,教师弹奏钢琴,全体学生共同高声演唱《保卫黄河》。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历史资料的展示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是体现了音乐教学原则中的()。A.实践性原则 B.形象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情感性原则

考题 在某音乐课中,教师引领学生进行音乐聆听与欣赏,在学唱歌曲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活动创编和分组讨论,并且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来到前面给大家进行成果展现。学生在整堂课中主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堂氛围轻松愉悦,伴随着欢快的歌声结束了整节课程。本堂音乐课中体现了音乐课程价值中的()。A.审美体验价值 B.创造性发展价值 C.社会交往价值 D.文化传承价值

考题 初中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中,教师由情境创设法引入本节课主题《卡门序曲》,和学生一起将音乐完整地聆听2遍,并介绍了音乐背景和曲式结构,并请学生一起学习了西班牙舞蹈,留下开放作业,请学生回家之后聆听其他乐章。上述案例当中,教师的课程当中缺少了( )环节。A.分段欣赏音乐,关注音乐主题 B.新课导人 C.把握整体风格,扩展延伸 D.完整聆听音乐,体会情绪与结构

考题 案例: 高中的一节音乐鉴赏课,内容是《马太受难曲》。上课开始,老师检查了学生是否在课前查阅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及十二平均律的相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多数时间用来讲授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等。以上构成了这节课讨论的主要议题。最后,学生欣赏一遍《马太受难曲》后结束课程。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

考题 导制俄国农奴制解体的战争是()A、俄土战争B、俄法战争C、克里木战争D、中俄战争

考题 下列电影与其历史背景对应错误的是:()A、圣女贞德:英法百年战争B、铁道游击队:抗日战争C、高山下的花环:朝鲜战争D、战争与和平:1812年法俄战争

考题 在1812年抗法战争中。库图佐夫将军率俄国军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

考题 1807年7月,法国先后与俄、普签订()和约,该和约表明,拿破仑战争的性质完全变为霸权主义的了。A、亚眠B、维也纳C、吕内维尔D、提尔西特

考题 下面()是人民战争。A、美国独立战争B、俄国库图佐夫抗击拿破仑的战争C、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D、希特勒采取欺骗手段从而达成了战争群众性的侵略战争

考题 下列关于《1812序曲》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作曲者是克劳兹B、是1812年创作的C、关于俄法战争D、为皇室而作

考题 某新教师听了特级教师张老师的一堂课。张老师开始上课就播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首歌曲,把学生带到了相应的学习情境之中。接着,又通过设置一些巧妙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各自钻研,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初步形成相应能力。总的来说,张老师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阅读以上材料,简要分析张老师在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中采用了哪几方面的知识?

考题 音乐的形式美和精神内涵美都源自现实生活,下列以俄法战争为主题创作的作品是()A、《魔王》B、《1812序曲》C、《悲怆》D、《英雄交响乐》

考题 下面关于柴可夫斯基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代表作《皮尔金特组曲》B、《1812序曲》表现的是俄德战争C、俄国人D、代表作《阿尔卑斯山交响曲》

考题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指:()。A、日俄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抵抗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D、俄土战争

考题 分析一节体育课的程序,一般是()A、先由学生提意见,然后由看课人分析总结B、看课人先分析,然后由任课教师自己分析,最后讨论或总结C、先由任课教师分析,然后看课人分析,最后讨论或总结D、先由看课人组织学生讨论,提出意见,最后讨论或总结

考题 单选题分析一节体育课的程序,一般是()A 先由学生提意见,然后由看课人分析总结B 看课人先分析,然后由任课教师自己分析,最后讨论或总结C 先由任课教师分析,然后看课人分析,最后讨论或总结D 先由看课人组织学生讨论,提出意见,最后讨论或总结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1812序曲》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作曲者是克劳兹B 是1812年创作的C 关于俄法战争D 为皇室而作

考题 单选题一位教师在一节市级示范课中准备得很充分,没想到在实际课堂中学生表现得非常拘谨,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一节课结束,有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学会这首歌。这位老师自我反思,觉得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关键,关注了如何“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请问,这属于教学反思的()。A 课前反思B 课后反思C 课中反思D 持续反思

考题 单选题下列电影与其历史背景对应错误的是:()A 圣女贞德:英法百年战争B 铁道游击队:抗日战争C 高山下的花环:朝鲜战争D 战争与和平:1812年法俄战争

考题 单选题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指:()。A 日俄战争B 第一次世界大战C 抵抗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D 俄土战争

考题 单选题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考题 单选题导制俄国农奴制解体的战争是()A 俄土战争B 俄法战争C 克里木战争D 中俄战争

考题 判断题在1812年抗法战争中。库图佐夫将军率俄国军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