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2018年真题)关于投标中投标质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投标人可以主动要求进行说明
B.投标人的说明可以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C.评标委员会可以口头通知投标人进行说明
D.投标人的说明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招标文件没有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不得作为评标的依据。(补充)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完成后,应当向招标人提交书面的评标报告并推荐中标候选人 名单。评标办法分为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和综合评估法,供招标人根据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适用。 补充内容【对投标文件的质疑】 评审中对投标书存在的响应性细微偏差或不确定性问题,以书面形式通知该投标人。投标人书面回答的澄清、 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评标委员会不得暗示或者诱导投标人做出澄清、说 明,也不接受投标人主动提出的澄清、说明。投标人的书面澄清,作为投标书的组成文件。 补充内容【评标报告】 评标完成后,评标委员会向招标人提交评标报告; 评标报告中推荐的中标侯选人名单不超过3家,并标明排序; 评标报告应当由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字;评标委员会成员拒绝在评标报告上签字又不书面说明其不同意见和 理由的,视为同意评标结果。
更多 “(2018年真题)关于投标中投标质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投标人可以主动要求进行说明 B.投标人的说明可以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C.评标委员会可以口头通知投标人进行说明 D.投标人的说明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相关考题
考题 【2017年真题】关于投标文件的送达与签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投标人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 B.招标人签收投标文件后,可以开启投标文件 C.投标截止时间后送达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得拒收 D.未按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得拒收

考题 【2017年真题】关于投标文件撤回和撤销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投标人可以选择电话或书面方式通知招标人撤回投标文件 B.招标人收取的投标保证金,应当自收到投标人撤回通知之日起10日内退还 C.投标截止时间后投标人撤销投标文件的,招标人应当退还投标保证金 D.投标人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通知招标人

考题 【2016年真题】关于投标文件的补充、修改与撤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应当经过招标人的同意 B.补充、修改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应当在提交投标保证金之前进行 C.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其他投标人 D.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前进行

考题 关于工程量清单计价下施工企业投标报价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 2015真题 ) A.投标报价由投标人自主确定 B.投标报价不得低于工程成本 C.投标人应该以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作为投标报价计算的基本条件 D.确定投标报价时不需要考虑发承包模式 E.投标报价要以招标文件中设定的发承包双方责任划分作为基础

考题 下列关于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质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接受质疑的主体是招标投标的主管部门 B.质疑人应保证其提出质疑内容及相应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及来源的合法性 C.有权提出质疑的只能是投标人 D.质疑必须在公示期内在网上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

考题 下列关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质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疑是投诉的前置程序 B.质疑可以以口头方式提出 C.质疑的内容不包括中标结果 D.被质疑人只能是招标人

考题 关于投标中投标质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投标人可以主动要求进行说明 B.投标人的说明可以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C.评标委员会可以口头通知投标人进行说明 D.投标人的说明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考题 (2013年真题)关于投标保证有效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投标保证有效期应从投标时起算 B.投标保证有效期应从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起算 C.投标保证有效期不得延长 D.投标保证有效期应长于投标有效期

考题 (2015年真题)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关于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质疑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评标委员会以书面形式要求投标人书面澄清质疑问题 B.评标委员会约请投标人当面澄清并作会议记录 C.评标委员会不接受投标人主动提出的澄清说明 D.投标人的书面澄清说明作为投标书的组成文件

考题 (2018年真题)关于投标保证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中不包括投标保证金 B.投标人不按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的,其投标文件按废标处理 C.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长于投标有效期 D.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10%

考题 关于招标文件的澄清,说法正确的有()。 A.投标人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质疑,要求招标人予以澄清 B.招标人应以书面形式对投标人的质疑予以解答,并发送给每一位投标人, C.解答可以涉及问题的来源 D.如果澄清文件发出的时间距投标截止日期不足20天,须相应延长投标截止日期

考题 (2014年真题)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下列文件中,属于投标文件的有( )。A.投标函 B.投标函附录 C.投标保函 D.评标委员会书面要求澄清的投标文件 E.投标人对评标委员会质疑的书面澄清

考题 (2016年真题)下列文件中,属于招标文件组成内容的有( )。A.投标人针对招标文件提出的质疑 B.投标预备会的会议纪要 C.对投标人质疑的书面解答 D.招标人发布的资格预审公告 E.招标人对投标文件的修改

考题 (2015年真题)关于招标项目标底或投标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招标项目设有标底,开标时应当公布 B.设有最高投标限价时,应规定最低投标限价 C.评标时可以投标报价是否接近标底作为中标条件 D.可以投标报价超过标底上下15%作为否定投标的条件

考题 关于评标中对投标文件质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投标人可以主动要求进行说明 B、投标人的说明可以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C、评标委员会可以口头通知投标人进行说明 D、投标人的说明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考题 (2016年真题)关于投标预备会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投标预备会是法定的招标程序 B.投标预备会上应对投标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C.投标预备会由工程监理单位组织召开 D.投标预备会应澄清投标人提出的质疑 E.对某投标人提出的问题,招标人应以书面方式回复该投标人,无须告知其它投标人

考题 关于投标预备会的说法,正确的有( )。A、投标预备会是法定的招标程序 B、投标预备会上应进行招标工程交底 C、投标预备会由工程监理单位组织召开 D、投标预备会应澄清投标人提出的质疑 E、投标预备会后投标人不得再提出质疑的问题

考题 下列关于招标投标异议的说法正确的是()。A、投标人随时都可以提出异议和质疑B、异议和质疑应由招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C、异议和质疑应该向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提出D、异议和质疑的相对人可以是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

考题 关于招标投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6 年真题) A.招标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 B.投标人少于三家应重新投标 C.多个法人不可以联合投标 D.招标人答疑仅需书面回复提出疑问的投标人

考题 关于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质疑,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可以进行招标投标质疑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招标文件、招标过程和中标结果B、投标供应商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质疑C、投标供应商有权提出质疑D、被质疑人可以是招标人E、被质疑人可以是招标代理机构

考题 下列关于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质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接受质疑的主体是招标投标的主管部门B、质疑人应保证其提出质疑内容及相应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及来源的合法性C、有权提出质疑的只能是投标人D、质疑必须在公示期内在网上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

考题 关于投标保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投标保函担保的项目必须以招标方式产生。B、投标保函是一般在投标之前开立。C、投标保函的受益人是投标方。D、投标保函的申请人是投标方。

考题 单选题根据《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规定时,下列主体中,不能以异议和质疑的方式寻求帮助的是(  )。[2010年真题]A 招标人B 资格预审申请人C 潜在投标人D 投标人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投标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0年真题]A 投标人可以是法人、其他组织,不可以是自然人B 投标人必须响应招标和参与投标竞争C 国家对不同行业的投标人的资格条件是不同的D 投标人必须满足招标人规定的资格条件

考题 多选题关于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质疑,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2011年真题]A可以进行招标投标质疑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招标文件、招标过程和评标结果B投标供应商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质疑C投标供应商有权提出质疑D被质疑人可以是招标人E被质疑人可以是招标代理机构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招标投标异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投标人随时都可以提出异议和质疑B 异议和质疑应由招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C 异议和质疑应该向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提出D 异议和质疑的相对人可以是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串通投标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2年真题]A 只有损害招标人利益的串通投标,才构成串通投标罪B 因串通投标承担罚金刑事责任的,该罚金只能合并处罚C 因串通投标被定罪承担刑事责任后,可不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D 单位犯串通投标罪,仍可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