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背景资料:某办公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八层,层高 4m;地下一层,层高 4.5m。办公楼顶层设计有一大会议厅,层高为 5.4m,会议厅框架柱间距 10m×10m。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 1: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都没有要求的前提下,监理工程师为确保工程质量,提出在坑底普遍都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检测要求,触探检查发现基坑内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
事件 2: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如下表所示,表中已知部分数据。




该工程使用了多种脚手架,落地式脚手架实得分为82分,悬挑式脚手架实得分为80分。
《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中“现场防火”这一保证项目缺项(该项目应得分为 20 分),其他各项检查实得分为 68 分。

事件 3:施工过程中,进场验收合格的另一型号钢筋在焊接时发现存在焊接性能不良的问题,监理工程师暂停该批钢筋使用,要求增加原材检测项目。钢筋工长为节约材料,将加工剩余的约 3m 长钢筋焊接至 8.5m 在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使用。监理工程师在巡视大会议厅钢筋安装过程中,又发现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的钢筋摆放上下位置不符合要求,责令整改。


【问题 1】事件 1 中,监理工程师要求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是否合理?写出哪些情况下才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问题 2】事件 2 中,计算脚手架工程检查评分表、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的得分;计算安全检查汇总表的得分,并指出该次安全检查评定等级,说明理由。
【问题 3】事件 3 中,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应增加哪些钢筋原材检测项目?钢筋工长做法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并写出大会议厅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钢筋正确的摆放位置。
【问题 4】事件 4 中,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因单价的变动对该砌筑工程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保留 2 位小数)。除因素分析法外,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还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答案 1】(1)不合理。
(2)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况有:
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答案 2】事件 2 中,脚手架的算术平均数为(82+80)/2=81(分)。
所以《脚手架工程检查评分表》在汇总表中得分为:10×81/100=8.1(分)。
因为《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缺项,所以其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实际得分为:A2/100=68
/80=85(分)。
因此,《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在汇总表中得分为 15×85/100=12.75(分)。
汇总表得分为:8.1+8.1+12.75+8.2+8.6+7.9+8.2+8.5+8.2+4.1=82.65 分。
因此,该次安全检查的等级为优良。
因为根据规定,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项,且汇总表得分在 70 分以上、80 分以下的为合
格。
【答案 3】
(1)应增加的检测项目:化学成分检验。
(2)钢筋工长为节约材料而采取的做法不妥。
理由:接头数量过多,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3)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事件 4:内外墙及框架间墙采用保温砌块砌筑,目标成本为 305210.50 元,实际成本为333560.40 元。组成该成本的因素及其目标值和实际值等相关参数如下表所示:




【答案 4】事件 4 中,
目标成本=970×310×1.015=305210.50(元)。
第一次代换:985×310×1.015=309930.25(元)。
第二次代换:985×332×1.015=331925.30(元)。
331925.30-309930.25=21995.05(元)。
所以,单价的提高使该砌筑工程成本增加了 21995.05 元。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还有比较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
更多 “背景资料:某办公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八层,层高 4m;地下一层,层高 4.5m。办公楼顶层设计有一大会议厅,层高为 5.4m,会议厅框架柱间距 10m×10m。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 1: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都没有要求的前提下,监理工程师为确保工程质量,提出在坑底普遍都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检测要求,触探检查发现基坑内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 事件 2: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如下表所示,表中已知部分数据。 该工程使用了多种脚手架,落地式脚手架实得分为82分,悬挑式脚手架实得分为80分。 《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中“现场防火”这一保证项目缺项(该项目应得分为 20 分),其他各项检查实得分为 68 分。 事件 3:施工过程中,进场验收合格的另一型号钢筋在焊接时发现存在焊接性能不良的问题,监理工程师暂停该批钢筋使用,要求增加原材检测项目。钢筋工长为节约材料,将加工剩余的约 3m 长钢筋焊接至 8.5m 在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使用。监理工程师在巡视大会议厅钢筋安装过程中,又发现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的钢筋摆放上下位置不符合要求,责令整改。 【问题 1】事件 1 中,监理工程师要求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是否合理?写出哪些情况下才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问题 2】事件 2 中,计算脚手架工程检查评分表、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的得分;计算安全检查汇总表的得分,并指出该次安全检查评定等级,说明理由。 【问题 3】事件 3 中,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应增加哪些钢筋原材检测项目?钢筋工长做法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并写出大会议厅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钢筋正确的摆放位置。 【问题 4】事件 4 中,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因单价的变动对该砌筑工程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保留 2 位小数)。除因素分析法外,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还有哪些? ” 相关考题
考题 框架结构中,框架梁间的构造柱高度应按( )计算。 A. 层高B. 层高减板厚C. 框架梁间净高D. 根据同位置其他层构造柱而定

考题 (2015年)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 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 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问题】事件二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当设计无规定时,通常情况下模板拆除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考题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浇灌筑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问题】 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考题 (2015年) 【背景资料】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 18600m2,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层高 4.5m,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雨季施工期间,由于预控措施不到位,基坑发生坍塌事故。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事故报告要求的内容向有关单位及时进行了上报。 【问题】写出事件三中事故报告要求的主要内容

考题 (2015年) 【背景资料】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 18600m2,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层高 4.5m,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四: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指令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将工程建设档案资料交施工单位汇总,施工单位把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工程档案预验收。 【问题】分别指出事件四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考题 (2015年案例三) 【背景资料】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18600m2,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层高4.5m,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雨季施工期间,由于预控措施不到位,基坑发生坍塌事故。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事故报告要求的内容向有关单位及时进行了上报。 【问题】写出事件三中事故报告要求的主要内容。

考题 某施工单位中标一新建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地上八层,层高4m;地下一层,层高4.5m。办公楼顶层设计有一大会议厅,层高为5.4m,会议厅框架柱柱间距为8mX8m。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 设计图纸中的某型号钢筋市场近期一直缺货,很难买到,施工单位在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用另一种市场供应充足的钢筋进行代换。这一种钢筋施工单位在该办公楼工程附近另一工程正在使用,连续五次进场检验均合格,质量稳定,从未出现问题,由于本工程使用钢筋仍为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故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验批扩大一倍检查的申请,监理工程师予以拒绝。 事件二:施工过程中,进场验收合格的另一型号钢筋在焊接时发现存在焊接性能不良的问题,监理工程师暂停该批钢筋使用,要求增加原材检测项目。监理工程师在巡视大会议厅钢筋安装过程中,又发现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的钢筋摆放上下位置不符合要求,责令整改。 事件三:大会议厅屋顶梁板模板支设时,框架梁起拱设计无明确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经验按3cm起拱。由于当地建筑木材资源丰富,梁板底支撑架均采用木立柱支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正好是国庆节三天放假,节后复工后,施工单位立即安排开始混凝土养护。 事件四:大会议厅模板及支撑拆除前,项目经理通知试验员从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经试验强度已达设计强度100%,项目经理指令开始拆模,被监理工程师责令暂停,要求按正确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拆模。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并分别给出理由。 (2)事件二中,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应增加哪些钢筋原材检测项目?并写出大会议厅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钢筋正确的摆放位置。 (3)指出事件三中不妥做法,并分别给出理由。 (4)项目经理指令开始拆模是否合理?说明理由。并说明监理工程师要求的正确判断方法都有哪些。

考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中标一新建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地上八层,层高4m;地下一层,层高4.5m。办公楼顶层设计有一大会议厅,层高为5.4m,会议厅框架柱柱间距为8m×8m。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设计图纸中的某型号钢筋市场近期一直缺货,很难买到,施工单位在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用另一种市场供应充足的钢筋进行代换。这一种钢筋施工单位在该办公楼工程附近另一工程正在使用,连续五次进场检验均合格,质量稳定,从未出现问题,由于本工程使用钢筋仍为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故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验批扩大一倍检查的申请,监理工程师予以拒绝。 事件二:施工过程中,进场验收合格的另一型号钢筋在焊接时发现存在焊接性能不良的问题,监理工程师暂停该批钢筋使用,要求增加原材检测项目。监理工程师在巡视大会议厅钢筋安装过程中,又发现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的钢筋摆放上下位置不符合要求,责令整改。 事件三:大会议厅屋顶梁板模板支设时,框架梁起拱设计无明确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经验按3cm起拱。由于当地建筑木材资源丰富,梁板底支撑架均采用木立柱支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正好是国庆节三天放假,节后复工后,施工单位立即安排开始混凝土养护。 事件四:大会议厅模板及支撑拆除前,项目经理通知试验员从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经试验强度已达设计强度100%,项目经理指令开始拆模,被监理工程师责令暂停,要求按正确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拆模。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并分别给出理由。 2.事件二中,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应增加哪些钢筋原材检测项目?并写出大会议厅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钢筋正确的摆放位置。 3.指出事件三中不妥做法,并分别给出理由。 4.项目经理指令开始拆模是否合理?说明理由。并说明监理工程师要求的正确判断方法都有哪些。

考题 (2015年案例二)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 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问题】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考题 (2015年案例三) 【背景资料】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18600m2,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层高4.5m,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四: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指令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将工程建设档案资料交施工单位汇总,施工单位把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工程档案预验收。 【问题】分别指出事件四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考题 (2015年)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 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 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①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②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 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③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问题】事件四中,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还应检查哪些?写出施工现场安全设置需整改项目的正确做法。

考题 下列选项中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的有( )。A.某高层住宅建筑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260㎡ B.某办公楼,地上30层,层高4m,标准层建筑面积980㎡ C.某建筑高度为65m的办公楼,层高5m,每层建筑面积1200㎡ D.某建筑高度为24m的医院门诊楼,层高4 E.每层建筑面积1200㎡ F.某建筑高度为33m的住宅建筑,层高3m,每层建筑面积530㎡

考题 下列属于二类高层公共建筑的是( )。A.某8层民用建筑,层高4m,首层为商业服务网点,二层及以上为住宅 B.某员工公寓,地上8层,层高3.5m C.某多功能组合建筑,地上8层,层高4m,每层建筑面积为1200㎡ D.某竹制品储存仓库,地上7层,层高5m

考题 -幢五层办公楼,顶层是大开间会议室,层高3.6m,应优先选用( )。A.砌体结构 B.框架结构 C.钢结构 D.剪力墙结构

考题 某市有一新建办公楼,地下2层,地上20层,在第20层有一个多功能厅和一个大会议厅,其层高均为5.5m,吊顶为平吊顶,高度为5m,多功能厅长;35m、宽15m,会议厅长20m、宽10m,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会议厅将扬声器靠一墙角布置,已知会议厅平均吸声系数为0. 2,D(θ) = 1, 请计算扬声器的供声临界距离,并判断下列哪一个数值是正确的? ( ) (A)1.98m (B)2.62m (C)3.7m (D)5.24m

考题 某市有一新建办公楼,地下2层,地上20层,在第20层有一个多功能厅和一个大会议厅,其层高均为5.5m,吊顶为平吊顶,高度为5m,多功能厅长;35m、宽15m,会议厅长20m、宽10m,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会议厅设扬声器,为嵌入式安装,其辐射角为100°,根据规范要求计算,扬声器的间距不应超过下列哪一项? ( ) (A)8.8m (B)10m (C)12.5m (D)15m

考题 某体育馆工程, 某办公室工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下一层, 地下室顶板采用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地上八层, 层高 4.5m。 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 其框架柱间距为 10m×10m。地下室顶板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 75%时, 监理单位同意后施工单位将模板全部拆除张拉预应力筋。 会议室顶板底模搭设完毕后, 支模班组进行抄平保证模板平面平整。 标准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75%时, 项目负责人指示将会议室模板全部拆除。 问题: 指出上述不妥之处, 并说明理由。

考题 某幢十八层的办公楼,内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大楼各层过道、大厅内均设有声光警报装置与应急广播,其中一个面积为1200m2,建筑高度为4m的会议厅设在顶层。请回答以下问题:顶层的会议厅内应安装()只感烟探测器(修正系数取1.0)。A、10B、15C、19D、20

考题 框架结构中,框架梁间的构造柱高度应按()计算。A、框架梁间净高B、层高C、根据同位置其他层构造柱而定D、层高减板厚

考题 框架底层层高=()标高-()标高;楼层及顶层层高=()标高-()标高。

考题 问答题★【真题1-2015年】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砖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 x 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完成浇灌筑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问题】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考题 问答题某商业区工程,A区段砖混结构,地上6层,地下1层,层高2. 9m。由于现状地貌北高南低,在北侧有部分地下室墙体位于地面以下0. 5m处。承重墙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砌筑,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厕浴间隔墙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水平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B区段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8层,层高4m,地下1层,层高4.5m。办公楼顶层设计有一大会议厅,层高为5.4m,会议厅框架柱柱间距为8m×8m。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砌筑施工时,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先浇水湿透,再采用逐块坐浆的方法底面朝下正砌于墙上,监理工程师巡视认为施工单位做法不妥,下发监理通知单。监理工程师检查小砌块进场复验资料,发现部分小砌块的龄期不足21d,位于地面以下的承重墙砌筑时,考虑到在防潮层以下,施工单位在该部位小砌块内全部用M15砂浆灌实。考虑到所有厕所、浴室、卫生间的防水要求,厕浴间隔墙墙体底部200mm高的小砌块内空腔也全部用M15砂浆灌实。监理工程师对此做法提出异议。事件二:监理工程师在巡视大会议厅钢筋安装过程中,又发现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的钢筋摆放上下位置不符合要求,责令整改。事件三:大会议厅屋顶梁板模板支设时,框架梁起拱设计无明确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经验按3cm起拱。所用箍筋周长为1.5米,箍筋调整值为0.1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正好是国庆节三天放假,节后复工后,施工单位立即安排开始混凝土养护。事件四:结构封顶后,施工单位报请监理工程师组织砌体以及混凝土结构子分部验收。土建主管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管理、质量、技术等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建设单位认为验收程序不满足相关规定,拒绝承认此次验收结果。1)指出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2)事件二中,写出大会议厅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钢筋正确的摆放位置。3)指出事件三中不妥做法,并分别给出理由,现场有100米HPB300的热轧钢筋进行冷拉后,不计损失,最多可以做个箍筋?(精确到个位)4)事件四中,建设单位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详细说明验收不满足规定的具体理由。

考题 问答题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砖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 x 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问题:事件二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当设计无规定时,通常情况下模版拆除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考题 问答题★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砖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 x 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问题: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考题 问答题背景某施工单位中标一新建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9800m2地上八层,层高4m;地下一层,层高4.5m。办公楼顶层设计有一大会议厅,层高为5.4m,会议厅框架柱柱间距为8m×8m。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设计图纸中的某型号钢筋市场近期一直缺货,很难买到,施工单位在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用另一种市场供应充足的钢筋进行代换。这一种钢筋施工单位在该办公楼工程附近另一工程正在使用,连续五次进场检验均合格,质量稳定,从未出现问题,由于本工程使用钢筋仍为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故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验批扩大一倍检查的申请,监理工程师予以拒绝。事件二:施工过程中,进场验收合格的另一型号钢筋在焊接时发现存在焊接性能不良的问题,监理工程师暂停该批钢筋使用,要求增加原材检测项目。监理工程师在巡视大会议厅钢筋安装过程中,又发现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的钢筋摆放上下位置不符合要求,责令整改。事件三:大会议厅屋顶梁板模板支设时,框架梁起拱设计无明确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经验按3cm起拱。由于当地建筑木材资源丰富,梁板底支撑架均采用木立柱支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正好是国庆节三天放假,节后复工后,施工单位立即安排开始混凝土养护。事件四:大会议厅模板及支撑拆除前,项目经理通知试验员从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经试验强度已达设计强度100%,项目经理指令开始拆模,被监理工程师责令暂停,要求按正确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拆模。2.问题(1)指出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并分别给出理由。(2)事件二中,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应增加哪些钢筋原材检测项目?并写出大会议厅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钢筋正确的摆放位置。(3)指出事件三中不妥做法,并分别给出理由。(4)项目经理指令开始拆模是否合理?说明理由。并说明监理工程师要求的正确判断方法都有哪些。

考题 问答题★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砖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 x 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完成浇灌筑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问题: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考题 单选题框架结构中,框架梁间的构造柱高度应按()计算。A 框架梁间净高B 层高C 根据同位置其他层构造柱而定D 层高减板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