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1)6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4G询问焊接质量检查员,答复是施焊前并未见到这6名劳务焊工的焊工合格证。(2)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Ⅰ级、UTⅡ级;No.2号:RTⅠ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焊缝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二、问题1.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2.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3.对检查所提的4名焊工,是否能够进行该低合金钢管道的焊接作业分别说明理由。4.15C-04号报告中评定检测结果和报告签发是否符合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的要求为什么从背景中,应由哪位无损检测人员签发报告5.常用焊缝无损检测的方法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以进度计划与劳务合同为依据的原则。一是: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说明原劳动力计划未按进度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二是:劳务分包合同约定的劳务工工作范围为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将12名劳务工改为从事起重作业工作,违背了合同关于工作范围的约定。而在原约定的工作范围内,劳务公司一般也不会在该项目上提供足够数量的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起重工。2.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是:从事起重作业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项目安全员的意见正确,项目主管施工副经理做法不正确。因为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基本要求12名劳务工进行了简单培训不代替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成绩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这12名劳务工未按规定要求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作业资格,不能从事该作业。3.不能进行该低合金钢管道的焊接作业。焊工合格证(合格项目)有效期为3年,2人的焊工合格证2007年3月签发,到2010年8月管道开始焊接时已超过3年的有效期,该焊工合格证过期失效;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工的2名焊工只能进行碳素钢焊接,不能焊接较高类别的低合金钢(Ⅱ类钢号),该焊工属于超钢号类别焊接。4.不符合。各级别的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资格证级别、方法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No.1号、No.2号无损检测人员只具备RT(射线检测)工级资格,不能评RT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从背景中,应由具备RTⅡ级资格的No.3号无损检测人员签发报告。5.焊缝无损检测方法有:射线探伤方法(RT),超声波探伤(UT),渗透探伤(PT),磁性探伤(MT),涡流探伤(ET),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以及其他的检测方法,例如:大型工件金相分析、铁素体含量检验、光谱分析、手提硬度试验、声发射试验等。
更多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1)6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4G询问焊接质量检查员,答复是施焊前并未见到这6名劳务焊工的焊工合格证。(2)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Ⅰ级、UTⅡ级;No.2号:RTⅠ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焊缝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二、问题1.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2.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3.对检查所提的4名焊工,是否能够进行该低合金钢管道的焊接作业分别说明理由。4.15C-04号报告中评定检测结果和报告签发是否符合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的要求为什么从背景中,应由哪位无损检测人员签发报告5.常用焊缝无损检测的方法有哪几种” 相关考题
考题 一、背景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 (1)6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工,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工,试件形式代号为4G。询问焊接质量检查员,答复是施焊前并未见到这6名劳务焊工的焊工合格证。 (2)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0.1号:RTⅠ级、UTⅡ级;N0.2号:RTⅠ级、MTⅡ级;N0.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焊缝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曰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0.1号评定检测结果,N0.2号签发检测报告。 二、问题 1.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 2.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对检查所提的4名焊工,是否能够进行该低合金钢管道的焊接作业?分别说明理由。 4.15C-04号报告中评定检测结果和报告签发是否符合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的要求?为什么?从背景中,应由哪位无损检测人员签发报告? 5.常用焊缝无损检测的方法有哪几种?

考题 【2014 年案例】背景资料:某安装公司承包一商场的建筑电气施工,工程内容有变电所、供电干线、室内配电盒电气照明。主要设备有电力变压器、配电柜、插接式母线槽(供电干线)、照明电气(灯具、开关、插座和照明配电箱)。合同约定设备、材料均由安装公司采购。安装公司项目部进场后,编制了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及劳动力计划(见下表)。采购的变压器、配电柜及插式母线槽在5 月11 日送达现场,经二次搬运到安装位置,施工人员依据施工方案制定的施工程序进行安装,项目部对施工项目动态控制、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使工程按合同要求完成。 问:计划调整后的7 月下旬每天安排多少施工人员?施工人员配置的依据有哪些?

考题 背景 劳务分包队施工队长吴某以某集团劳务有限公司名义,在某施工总包企业劳务工程中投标。吴某带领队伍进场施工后,施工总包企业工程项目部多次要求其出示备案劳务分包合同及其所属劳务企业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吴某多次推托并未出示。 为确保工期,施工总包企业项目部只能继续使用该施工队伍施工,但该施工队伍无法保证工期,造成工程工期滞后。待该工程完工时,施工总包企业依据该项目预算价格及劳务分包企业中标价格118万元,支付给吴某劳务队伍劳务费115万元。按照市住建委劳务管理工作要求,施工总包企业支付给该劳务分包队伍的1 15万元劳务费,已完全满足其支付劳务工人工资。但吴某却以拖欠农民工工资为由,恶意索要劳务费,并多次雇佣非本施工队人员前往施工现场寻衅滋事。 为确保该工程后续工程正常施工,施工总包企业恳请北京市住建委及劳动局出面协调,但吴某始终以拖欠劳务工人工资为由恶意抬高劳务分包合同价,却始终拿不出任何有力依据。协调工作前期,作为该劳务分包队伍法人企业的某集团劳务有限公司曾出面协助,但由于吴某劳务合同未在市建委备案,并且无任何拖欠劳务费的有力证据,且吴某与该集团劳务有限公司属挂靠关系。因此,该集团劳务有限公司在此后的协调工作中再未出面。 问题 (1)分析企业诚信存在的缺失; (2)分析个人诚信的缺失; (3)分析施工总包企业管理的缺失。

考题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GF2003—0214),在劳务分包人施工前,工程承包人应完成的工作有( )A.向劳务分包人提供相应的工程资料和施工场地、生产生活设施 B.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年、季月计划,科学安排作业计划 C.为劳务分包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D.为劳务分包人的施工机械办理保险手续 E.对劳务分包人递交的结算资料确认后14d内支付劳务报酬尾款

考题 下列关于劳务分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施工劳务分包的分包人主要提供劳动力资源 B、劳务分包人在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劳务分包人对其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再承担责任 C、劳务施工分包人需要编制单独的施工组织计划 D、劳务分包人不需要单独办理保险

考题 符合劳动力需求计划的编制原则的是( )。A.劳务需求计划应围绕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工程项目的开、竣工日期和施工部位及工程量,计算具体劳务需求的各工种的人员数量 B.符合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计划变化的要求 C.控制人工成本,实现企业劳动力资源市场化的优化配置 D.本单位劳动力与外部劳动力等同考虑 E.根据企业需要选择专业分包、劳务分包队伍,提供合格劳动力,保证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要求

考题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Ⅰ级、UTⅡ级;No.2号:RTⅠ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 项目部在大件设备吊装前,组织有关人员对吊装方案进行评价论证。在管道焊接组装全部完成后,对管路系统焊缝做了气密性试验。 问题: 1.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 2.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15C-04号报告中评定检测结果和报告签发是否符合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的要求?为什么?从背景中,应由哪位无损检测人员签发报告? 4.吊装方案评价时,主要应对方案的哪几方面论证? 5.管路系统气密性试验应怎样进行?

考题 (2019年)在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系统中,依据(  )确定施工作业所必需的劳动力、施工机具和材料供应计划。A.施工总进度计划 B.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C.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D.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考题 在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系统中,依据( )确定施工作业所必需的劳动力、施工机具和材料供应计划。 A.施工总进度计划 B.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C.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D.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考题 某大型工程项目机电安装工程有甲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承包(以下称承包人),承包人通过招标投标选定某水暖电安装作业劳务公司(以下称劳务分包人)作为该项目施工的劳务分包合作伙伴。双方在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签署中明确约定: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劳务分包人编制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后送承包人修改审定;承包人不提供劳务分包作业人员的生活临时设施;若双方发生纠纷或争议,由项目所在地仲裁委员会仲裁。在实际施工阶段发生了如下几个问题:(1)劳务分包二队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事故频发,承包人要求检查进场电焊工和电工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时队长不予配合。为此,承包人书面通知劳务分包人和劳务分包项目负责人要求改善管理和撤换劳务分包二队队长,但遭到拒绝。(2)劳务分包人在工地附近居民区租房作为劳务作业人员膳宿生活用,但生活区疏于管理,脏乱差现象严重。对此当地街道对承包人进行了处罚,承包人不服处罚,要求街道的上级部门行政复议。针对上述情况,承包人提出解除劳务分包合同,劳务分包人不同意解除,并拟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承包人要求劳务分包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劳务分包人应当根据承包人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修订提交劳务作业方案,劳务作业方案应包括( )等。A.劳动力安排计划 B.机具计划 C.设备计划 D.材料供应计划 E.安全生产计划

考题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 (1)6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4G询问焊接质量检查员,答复是施焊前并未见到这6名劳务焊工的焊工合格证。 (2)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Ⅰ级、UTⅡ级;No.2号:RTⅠ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 焊缝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 【问题】 1.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 2.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对检查所提的4名焊工,是否能够进行该低合金钢管道的焊接作业分别说明理由。 4.15C-04号报告中评定检测结果和报告签发是否符合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的要求 5.常用焊缝无损检测的方法有哪几种

考题 【2019 案例一~12】 【背景资料】 某建设项目由A 公司施工总承包,A 公司征得业主同意,把变电所及照明工程分包给B 公司。分包合同约定,电力变压器,配电柜等设备由 A 公司采购;灯具、开关、插座、管材和电线电缆等由 B 公司采购。 B公司项目部进场后,按公司的施工资源现状,编制了变电所及照明工程施工作业进度计划(见表1-1),工期需 150天,在审批时被 A 公司否定,要求增加施工人员,优化变电所及照明工程作业进度计划,缩短工期。B 公司项目部按 A 公司要求,在工作持续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照明线管施工的开始时间提前到 3月 1日,变电所和照明工程平行施工。 表 1-1变电所及照明工程施工作业进度计划 表1-2 照明灯具安装高度统计表 【问题】 1.B 公司项目部编制的施工作业进度计划表(表1-1)为什么被A 公司否定?优化后的进度计划工期缩短为多少天? 2.B 公司项目部在编制施工作业进度计划前,应充分了解哪些内容?

考题 某工程承包作业6000m2,地下一层,地上二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工程计划每平方米单位用工5个工日,每个工日单价40元,计划工期360天,计划劳动生产指数为120%;在进入现场前总承包劳动管理部门对专业与劳务分包施工企业进行证书审查;总承包企业劳务督察部门对项目经理部进行审查。 当总承包总承包劳动管理部门对专业与劳务分包施工企业进行证书审查时,专业与劳务分包施工企业须持()A、专业或劳务分包公司安全许可证B、《工程项目作业人员表》C、《合同用工备案花名册》D、岗位证书

考题 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当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在总承包企业项目部和劳务企业施工作业队设置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人员,负责劳务分包合同的日常管理

考题 某施工单位进场后,按监理单位的要求进行了施工进度计划的细化,编制了月度施工计划,在施工计划中反映了主要施工作业的名称、实物工程量等内容,并根据施工计划进行进度的控制。施工单位编制的进度计划属于()A、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B、分部分项(专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C、控制性进度计划D、实施性进度计划E、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

考题 在掌握劳务人员余缺并确定()基础上,编制劳务需求计划。A、劳动力需求B、施工进度要求C、工期D、劳务净需求

考题 问答题某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业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了某机电安装企业,双方签订了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施工总承包企业又选择了一家劳务分包企业,将某分部工程的劳务作业分包给该劳务分包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由于业主供应的工程材料延误,使劳务分包企业停工待料,劳务分包企业直接向业主提出延长工期的要求。 事件2:施工过程中,业主要求增加工程量,经项目经理同意后,双方签订变更合同。 事件3:某分项工程,监理工程师指令变更合同,因此变更涉及工程价格的变化,机电安装企业在变更后的第20天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价格的报告。 事件4:该机电安装企业为了预防合同风险,向当地保险公司投保了工程一切险。 事件2中,施工合同变更的程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做法。

考题 问答题某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业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了某机电安装企业,双方签订了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施工总承包企业又选择了一家劳务分包企业,将某分部工程的劳务作业分包给该劳务分包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由于业主供应的工程材料延误,使劳务分包企业停工待料,劳务分包企业直接向业主提出延长工期的要求。 事件2:施工过程中,业主要求增加工程量,经项目经理同意后,双方签订变更合同。 事件3:某分项工程,监理工程师指令变更合同,因此变更涉及工程价格的变化,机电安装企业在变更后的第20天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价格的报告。 事件4:该机电安装企业为了预防合同风险,向当地保险公司投保了工程一切险。 事件1中,劳务分包企业是否可以向业主提出工期延长的要求?说明理由。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劳务分包的说法错误的是()。A 施工劳务分包的分包人主要提供劳动力资源B 劳务分包人在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劳务分包人对其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再承担责任C 劳务施工分包人需要编制单独的施工组织计划D 劳务分包人不需要单独办理保险

考题 问答题达海制药厂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由A单位实施工程总承包,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安排40名农民工做力工,进行基础地基处理和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进行了安全教育。 地基工程结束后,准备工艺设备吊装作业,吊装方案详细可靠,具体内容包括编制依据;方案选择;工艺分析与工艺布置;吊装平面布置图;施工步骤与工艺岗位分工;工艺计算(包括受力分析与计算、机具选择、被吊设备、构件校核等),但是发现吊装作业所需的劳动力不足,项目部从40名农民工中抽调10名工人,并另调1名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起重工,充实到起重机械作业班组,配合起重吊装操作。然后再从余下30人中挑选12名体力好的青年到架子班进行脚手架搭设作业。项目安全员提出起重吊装和脚手架搭设属于特种作业,这22名力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作业资格,不能从事这两项作业。 但项目部主管施工的副经理认为这些力工从事的是辅助性工作,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在作业中,发生了两个事件: 事件一:施工中有1名搭设脚手架的力工不慎从25m高的空洞中坠落地面,经抢救无效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A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事件二:配合起重机械作业的人员也发生了两起事故,共造成3人重伤。 施工中缺少23名作业人员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什么原则?

考题 问答题背景资料 A施工单位中标承建某机场道面混凝土工程。为确保合同工期的实现,施工单位加大了施工力量的投入,对临时雇用的农民工采用劳务分包的方式,并签订了“劳务合同”,明确了分包工作内容及单价等条款。同时,合同注明:“劳务承包者对其劳动防护物品自行采购,如劳务人员发生安全事故,责任自负,A施工单位不承担责任”。为确保工程质量,在农民工进场后,A施工单位对其进行了施工技术培训、考核及施工技术交底。劳务承包者为降低成本,使用旧电缆线用于施工。在道面混凝土开工第五天,一名切缝机操作手发生触电。事故发生后,现场施工人员和A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惊慌失措,抢救现场混乱,最终导致触电人员身亡。 问题 ⑴该《劳务分包合同》是否合理,为什么? ⑵A施工单位进场后,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哪些工作? ⑶请分析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

考题 问答题达海制药厂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由A单位实施工程总承包,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安排40名农民工做力工,进行基础地基处理和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进行了安全教育。 地基工程结束后,准备工艺设备吊装作业,吊装方案详细可靠,具体内容包括编制依据;方案选择;工艺分析与工艺布置;吊装平面布置图;施工步骤与工艺岗位分工;工艺计算(包括受力分析与计算、机具选择、被吊设备、构件校核等),但是发现吊装作业所需的劳动力不足,项目部从40名农民工中抽调10名工人,并另调1名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起重工,充实到起重机械作业班组,配合起重吊装操作。然后再从余下30人中挑选12名体力好的青年到架子班进行脚手架搭设作业。项目安全员提出起重吊装和脚手架搭设属于特种作业,这22名力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作业资格,不能从事这两项作业。 但项目部主管施工的副经理认为这些力工从事的是辅助性工作,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在作业中,发生了两个事件: 事件一:施工中有1名搭设脚手架的力工不慎从25m高的空洞中坠落地面,经抢救无效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A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事件二:配合起重机械作业的人员也发生了两起事故,共造成3人重伤。 背景中的起重工和架子工是否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简述理由。

考题 判断题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当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在总承包企业项目部和劳务企业施工作业队设置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人员,负责劳务分包合同的日常管理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某施工单位进场后,按监理单位的要求进行了施工进度计划的细化,编制了月度施工计划,在施工计划中反映了主要施工作业的名称、实物工程量等内容,并根据施工计划进行进度的控制。施工单位编制的进度计划属于()A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B分部分项(专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C控制性进度计划D实施性进度计划E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

考题 单选题某工程项目中,A公司作为工程承包人与B公司作为劳务分包人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由B公司负责现场的脚手架搭设,A公司负责提供该分包工程所需的材料,双方约定劳务报酬采用固定劳务报酬。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中,劳务分包人在施工现场内使用的安全保护用品,由劳务分包人提供使用计划,经工程承包人批准后,由()负责供应。A 工程承包人B 工程师C 劳务分包D 发包人

考题 问答题1.背景 某施工单位在所承接的机电工程项目上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安排40名农民工做力工,进行基础地基处理和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进行了安全教育。 地基工程结束后,由于工艺设备吊装作业劳动力不足,项目部从40名农民工中抽调10名工人,并另调1名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起重工(脱产担任项目工程调度员8个月),充实到起重机械作业班组,配合起重吊装操作。然后再从余下30人中挑选12名体力好的青年到架子班进行脚手架搭设作业。项目安全员提出起重吊装和脚手架搭设属于特种作业,这22名力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作业资格,不能从事遗两项作业。但项目部主管施工的副经理认为这些力工从事的是辅助性工作,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在作业中,1名搭设脚手架的力工从高处坠落,右腿骨折;配合起重机械作业的人员也发生了两起轻伤事故。 2.问题 (1)施工中缺少23名作业人员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 (2)背景中的起重工和架子工是否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简述理由。 (3)项目部副经理对力工安排新作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22位力工若要从事起重和脚手架搭设作业,则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5)已从事项目工程调度员8个月的起重工能否立即从事起重机械作业?说明理由。

考题 问答题达海制药厂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由A单位实施工程总承包,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安排40名农民工做力工,进行基础地基处理和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进行了安全教育。 地基工程结束后,准备工艺设备吊装作业,吊装方案详细可靠,具体内容包括编制依据;方案选择;工艺分析与工艺布置;吊装平面布置图;施工步骤与工艺岗位分工;工艺计算(包括受力分析与计算、机具选择、被吊设备、构件校核等),但是发现吊装作业所需的劳动力不足,项目部从40名农民工中抽调10名工人,并另调1名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起重工,充实到起重机械作业班组,配合起重吊装操作。然后再从余下30人中挑选12名体力好的青年到架子班进行脚手架搭设作业。项目安全员提出起重吊装和脚手架搭设属于特种作业,这22名力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作业资格,不能从事这两项作业。 但项目部主管施工的副经理认为这些力工从事的是辅助性工作,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在作业中,发生了两个事件: 事件一:施工中有1名搭设脚手架的力工不慎从25m高的空洞中坠落地面,经抢救无效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A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事件二:配合起重机械作业的人员也发生了两起事故,共造成3人重伤。 项目部副经理对力工安排新作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资源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真题案例解析: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注、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4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 ⑴4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另两人其中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Ⅰ,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Ⅰ,试件形式代号为4G。 ⑵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0.1号:RTⅠ级、UTⅡ级;N0.2号:RTⅠ级、MTⅡ级;N0.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 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0.1号评定检测结果,N0.2号签发检测报告。 问题: ⑴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 ⑵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对检查所提的4名焊工,是否能够进行该低合金钢管道的焊接作业?分别说明理由。 ⑷15C-04号报告中评定检测结果和报告签发是否符合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的要求?为什么?从背景中,应由哪位无损检测人员签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