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高中历史《“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6日 重庆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2.内容:
1981年起,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在他任期内,美苏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苏联因实力下降而无法保持和美国竞争的势头,美国在步步逼近的同时,更多地以“缓和”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
里根执政之初,指出所谓新“遏制”政策,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美国政府大量增加军事开支,增加军事力量,提出“灵活反应战略”,目的是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可以打赢各种形式与规模的战争。1983年3月,里根政府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准备建立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提高核威慑力量,带动科技、经济的发展,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同时,里根政府还开展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把苏联称为“罪恶的帝国”,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1983年,美国国会拨巨款,以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的活动,加强宣传。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针对“星球大战计划”提出两个问题。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2.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星球大战》片段,提出问题:美国里根总统执政时期提出了一项战略防御计划,有人就借用了这部电影的名字,称之为“星球大战计划”,该项战略防御计划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提出?造成了什么影响?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新“遏制”政策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节课所学美苏争霸前两个阶段,接着给出美苏争霸第三阶段的材料,提出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的总体态势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回答:美攻苏守,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措施,苏联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收缩。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时,以“缓和”促进苏联内部发生变化。
教师接着问:美苏争霸第三阶段,美国形势一片大好,对此,当时总统里根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新“遏制”政策。
教师补充:里根认为美国国际地位下降原因在于对苏政策过于软弱,主张强硬对抗苏联扩张,重新确立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因而被称为新“遏制”政策,新“遏制”政策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
(二)新“遏制”政策内容
1.教师出示关于里根政府军费开支、驻外兵力、放弃“一个半战争”观点的资料,提出问题:为了实行新“遏制”政策,里根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政府大量增加军事开支,增加军事力量,提出“灵活反应战略”。教师接着问:该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目的是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可以打赢各种形式与规模的战争。教师补充:所以里根政府实施的这些军事措施的实质是“以实力求和平”,重振国威,遏制苏联。
2.教师接着出示里根“和平与国家安全”的演说词、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包括主要内容、具体开支等)等资料,提出问题:为了实现“以实力求和平”,里根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及所给资料回答:里根政府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准备建立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
教师接着出示苏联解体后曝光的关于“星球大战计划”的资料,提出问题:“星球大战计划”成功了吗?学生回答:没有成功,是一场彻底的骗局。
教师接着问:所以里根政府花费近千亿美元实行“星球大战”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星球大战”计划只是美国政府为了利用自己经济科技上的优势拖垮苏联而采取的手段。它对美国对苏战略的重大意义在于改变了美国的核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增强了美国威慑的稳定性;以“星球大战计划”改变美苏竞争的方向,发挥美国的技术优势,向苏联施加更大的压力。
3.教师提问:除了增加军事开支,增加军事力量,实行“星球大战计划”外,里根政府为了对付苏联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里根政府还开展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把苏联称为“罪恶的帝国”,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的活动,加强宣传。
教师补充:美国意识形态宣传大战的实质是从美国利益出发,通过向苏联、东欧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传播国际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内发生的重大信息”,介绍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及价值观念,促进苏联、东欧的“言论自由”和“人权原则受到尊重”,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
(三)新“遏制”政策的影响
教师出示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情况的资料,提出问题:新“遏制”政策对苏联造成了什么影响?学生根据材料及教材回答:苏联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开始转攻为守,继续强调缓和与合作,力求维持既得成果。加快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步伐。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作业:教师让学生课下搜集关于“星球大战计划”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一)新“遏制”政策背景
美攻苏守
(二)新“遏制”政策内容
实质
措施
(三)新“遏制”政策的影响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参考答案】
20世纪80年代是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第三阶段。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初期美攻苏守,中期以后逐渐缓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苏联一极坍塌为结果导致冷战的结束。这一阶段美国对苏联的态度由强硬逐渐转为缓和,尤其是在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苏联的软化手段更为隐蔽,更加具有迷惑性。
2.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1)针对性原则: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疑难而设计和提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2)可接受性原则:课堂提问首先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区别,要有不同的深度和难度要求。
(3)循序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师按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设计提问。
(4)学生主体性原则: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引导学生去探求真理;二是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并及时予以鼓励。
更多 “高中历史《“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6日 重庆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2.内容: 1981年起,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在他任期内,美苏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苏联因实力下降而无法保持和美国竞争的势头,美国在步步逼近的同时,更多地以“缓和”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 里根执政之初,指出所谓新“遏制”政策,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美国政府大量增加军事开支,增加军事力量,提出“灵活反应战略”,目的是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可以打赢各种形式与规模的战争。1983年3月,里根政府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准备建立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提高核威慑力量,带动科技、经济的发展,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同时,里根政府还开展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把苏联称为“罪恶的帝国”,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1983年,美国国会拨巨款,以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的活动,加强宣传。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针对“星球大战计划”提出两个问题。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2.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相关考题
考题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竞争主要是()。A.军事实力的较量B.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较量C.人口数量和物质资源的较量D.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考题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竞争是【】A.军事实力的较量B.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较量C.人口数量和物质资源的较量D.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考题 1970年2月,尼克松提出了“新的和平战略”,其三个支柱为()A.伙伴关系B.和平队C.实力D.谈判E.粮食用于和平

考题 业主投诉的一般心理主要有( )。A:求尊重心理B:求认同心理C:求补偿心理D:求和平心理E:求发泄心理

考题 高中历史《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一、考题回顾

考题 创新思维与公共关系活动之间的关系是()A公共关系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B创新思维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理论基础C创新思维贯穿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D公共关系活动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E创新思维涉及公共关系策划的各要素

考题 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

考题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竞争是()。A、军事实力的较量B、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较量C、人口数量和物质资源的较量D、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考题 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是“硬实力”的崛起,也应是“软实力”的张扬。这种“软实力”就是能()创造力的文化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价值观。A、凝聚人民B、动员人民C、激发人民D、发挥人民

考题 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的战略是()A、以实力求和平战略B、参与和扩展战略C、超越遏制战略D、和平战

考题 创新思维能力属于“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缺点。

考题 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

考题 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不仅凭“硬实力”,也要靠“软实力”,甚至“软实力”是“硬实力”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对“软实力”的具体阐述说法正确的是()A、要加快整治体制改革B、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C、要加大和谐世界理念的宣传和践行D、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和平、求统一、谋发展的传统

考题 著有《改革与新思维》并提出所谓的“新思维”的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考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竞争是()。A、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较量B、军事实力的较量C、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较量

考题 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的。这是指() ①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③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障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考题 静力学主要研究求合力和平衡条件两个问题。()

考题 领导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A、领导创新思维的开放性与系统性B、领导创新思维的动态性和时效性C、领导创新思维的目的性和方向性D、领导创新思维的辨证性和费线性

考题 尼克松主义实际上是一种()A、和平战略B、遏制战略C、缓和战略D、以实力求和平战略

考题 苏联在冷战期间不断扩充国际广播实力,于1964年以民间组织名义增设的对外广播电台是()A、莫斯科广播电台B、俄罗斯之声电台C、灯塔广播电台D、和平与进步广播电台

考题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考题 1970年2月,尼克松提出了“新的和平战略”,其三个支柱为()A、伙伴关系B、和平队C、实力D、谈判E、粮食用于和平

考题 单选题苏联在冷战期间不断扩充国际广播实力,于1964年以民间组织名义增设的对外广播电台是()A 莫斯科广播电台B 俄罗斯之声电台C 灯塔广播电台D 和平与进步广播电台

考题 问答题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与独立自主以?

考题 多选题常见的创新思维方式包括(  )。A逆向创新思维B横向创新思维C纵向创新思维D优化创新思维E发散创新思维

考题 多选题1970年2月,尼克松提出了“新的和平战略”,其三个支柱为()A伙伴关系B和平队C实力D谈判E粮食用于和平

考题 单选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竞争是()。A 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较量B 军事实力的较量C 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D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