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某堆场,浅表“硬壳层”黏土厚度1.0-2.0m,其下分布厚约15.0m淤泥,淤泥层下为可塑-硬塑粉质黏土和中密-密实粉细砂层。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处理,设置塑料排水带,间距0.8m左右,其上直接堆填黏性土夹块石、碎石,堆填高度约4.50m,堆载近两年。卸载后进行检验,发现预压效果不明显。造成其预压效果不好的最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个选项()
A

预压荷载小,预压时间短

B

塑料排水带间距偏大

C

直接堆填,未铺设砂垫层,导致排水不畅

D

该场地不适用堆载预压法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某堆场,浅表“硬壳层”黏土厚度1.0-2.0m,其下分布厚约15.0m淤泥,淤泥层下为可塑-硬塑粉质黏土和中密-密实粉细砂层。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处理,设置塑料排水带,间距0.8m左右,其上直接堆填黏性土夹块石、碎石,堆填高度约4.50m,堆载近两年。卸载后进行检验,发现预压效果不明显。造成其预压效果不好的最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个选项()A 预压荷载小,预压时间短B 塑料排水带间距偏大C 直接堆填,未铺设砂垫层,导致排水不畅D 该场地不适用堆载预压法”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原状土样处于完全饱和状态,测得含水率w= 32.45%,土粒相对密度ds= 2.65,液限wl= 36.4%,塑线wp= 18.9%.此土样的名称及其物理状态是() A. 粉质黏土,可塑B. 粉质黏土,硬塑C. 粉土,硬塑D. 黏土,软塑

考题 当基础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底面标高时,挖方边坡可挖成直坡式而不加支护,但挖深不宜超过“( )”的规定。A.密实、中密的碎石类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 B.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粉质黏土1.25m C.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粉质黏土1.5m D.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5m E.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2.0m

考题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1.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A)压密注浆法 (B) CFG桩法 (C)树根桩法 (D)锚杆静压桩法

考题 某场地地表水体水深3.0m,其下粉质黏土层厚度7.0m,粉质黏土层下为砂卵石层,承压水头12.0m。则粉质黏土层单位渗透力大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 2.86kN/m3 (B) 4.29kN/m3 (C) 7.14kN/m3 (D) 10.00kN/m3

考题 某堆场,浅表“硬壳层”黏土厚度1.0?2.0m,其下分布厚约15.0m淤泥,淤泥层下为可塑?硬塑粉质黏土和中密?密实粉细砂层。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处理,设置塑料排水带,间距0.8m左右,其上直接堆填黏性土夹块石、碎石,堆填高度约4.50m,堆载近两年。卸载后进行检验,发现预压效果很不明显。造成其预压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下列哪个选项? (A)预压荷载小,预压时间短 (B)塑料排水带间距偏大 (C)直接堆填,未铺设砂垫层,导致排水不畅 (D)该场地不适用堆载预压法

考题 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A、搅拌桩复合地基 B、强夯置换法 C、管桩复合地基 D、砂石桩法

考题 某12层住宅楼采用筏板基础,基础下土层为:①粉质黏土,厚约2.0m;②淤泥质土,厚约8.0m;③可塑~硬塑状粉质黏土,厚约5.0m。该工程采用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结构封顶后,发现建筑物由于地基原因发生了整体倾斜,且在持续发展。现拟对该建筑物进行阻倾加固处理,问下列哪个选项最合理?(  )A、 锤击管桩法 B、 锚杆静压桩法 C、 沉管灌注桩法 D、 长螺旋CFG桩法

考题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l.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 A.压密注浆法 B. CFG桩法 C.树根桩法 D.锚杆静压粧法

考题 某地基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淤泥质黏土夹砂层,厚度8m,地基承载力为80kPa;②黏土层,硬塑,厚度12m;以下为密实砂砾层。有建筑物基础埋置于砂层中,问下述地基处理技术中,哪几种可适用于该地基加固?(  ) A、深层搅拌法 B、砂石桩法 C、真空预压法 D、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

考题 表1-5为某建筑地基中细粒土层的部分物理性质指标,据此请对该层土进行定名和状态描述,并指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粉质黏土,流塑 B.粉质黏土,硬塑 C.粉土,稍湿,中密 D.粉土,湿,密实

考题 某港口工程中测得淤泥性土的天然含水率为45,相对密度为2.55,塑性指数为19,该淤泥性土的为(  )。A.淤泥质黏土 B.淤泥质粉质黏土 C.淤泥 D.流泥

考题 某土层塑性指数I=19.3,液性指数为0.46,该土层应定名为()。A、硬塑黏土B、软塑黏土C、可塑黏土D、可塑粉质黏土

考题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1.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列哪个选项最为有效()A、压密注浆法B、CFG桩法C、树根桩法D、锚杆静压桩法

考题 ()适用于吹填筑堤,若用于老堤背水侧培厚加固更为适宜。A、无黏性土、少黏性土B、流塑-软塑态中、高塑性的有机黏土C、软塑-可塑态黏粒含量高的壤土和黏土D、可塑-硬塑态的重粉质壤土和粉质黏土

考题 某土液限为36.0%,塑限为16.0%,天然含水率为26.0%,该土为()。A、软塑粉质黏土B、可塑黏土C、可塑粉土D、硬塑黏土

考题 黏性土按塑性指数可分为()A、黏土B、粉质黏土C、坚硬黏土D、硬塑黏土E、可塑黏土

考题 当基础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底面标高时,挖方边坡可挖成直坡式而不加支护,但挖深不宜超过"()"的规定。A、密实、中密的碎石类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B、硬塑、可塑的粉土及粉质黏土1.25mC、硬塑、可塑的粉土及粉质黏土1.5mD、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5mE、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2.0m

考题 多选题当基础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底面标高时,挖方边坡可挖成直坡式而不加支护.但挖深不宜超过“()”的规定。A密实、中密的碎石类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OmB硬塑、可塑的粉土及粉质黏土1.25mC硬塑、“r塑的粉土及粉质黏土1.5mD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5mE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2.0m

考题 单选题某土液限为36.0%,塑限为16.0%,天然含水率为26.0%,该土为()。A 软塑粉质黏土B 可塑黏土C 可塑粉土D 硬塑黏土

考题 多选题下列各项黏性土分类中,属于按照塑性指数分类的是( )。A黏土B硬塑黏土C粉质黏土D可塑黏土E软黏土

考题 单选题某场地地表水体水深3.0m,其下粉质黏土厚7.0m,粉质黏土层下为砂卵石层,承压水头12.0m,则粉质黏土层单位渗透力大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A 2.86kN/m3B 4.29kN/m3C 7.14kN/m3D 10.00kN/m3

考题 单选题试问,该地基土层采用下列哪项名称最为合适?(  )A 粉砂B 粉土C 淤泥质粉土D 淤泥质粉质黏土

考题 多选题某地基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淤泥质黏土夹砂层,厚度8m,地基承载力为80kPa;②黏土层,硬塑,厚度12m;以下为密实砂砾层。有建筑物基础埋置于砂层中,问下述地基处理技术中,哪几种可适用于该地基加固?(  )[2013年真题]A深层搅拌法B砂石桩法C真空预压法D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

考题 单选题某堆场,浅表“硬壳层”黏土厚度1.0~2.0m,其下分布厚约15.0m淤泥,淤泥层下为可塑~硬塑粉质黏土和中密~密实粉细砂层。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处理,设置塑料排水带,间距0.8m左右,其上直接堆填黏性土夹块石、碎石,堆填高度约4.50m,堆载近两年。卸载后进行检验,发现预压效果很不明显。造成其预压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A 预压荷载小,预压时问短B 塑料排小带间距偏大C 直接堆填,未铺设砂垫层,导致排水不畅D 该场地不适用堆载预压法

考题 单选题某土层塑性指数I=19.3,液性指数为0.46,该土层应定名为()。A 硬塑黏土B 软塑黏土C 可塑黏土D 可塑粉质黏土

考题 多选题黏性土按塑性指数可分为()A黏土B粉质黏土C坚硬黏土D硬塑黏土E可塑黏土

考题 单选题水泥土搅拌法处理地基一般适用于下列哪项选择?()A 一般适用于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软塑、可塑)、粉土(稍密、中密)B 一般适用于素填土(包括充填土)、饱和黄土、粉细砂(密实)以及中粗砂(密实)地基C 一般适用于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泥炭土、有机质土、粘性土(软塑、可塑)、粉土(稍密、中密)D 一般适用于素填土(包括充填土)、饱和黄土、中粗砂(密实)以及卵砾石(密实)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