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每个垂直测量点处,用光学参比法读取两次参比偏距,如两次读数之差不超过1mm,则以()为准.
A

两次平均值

B

第一次测量值

C

第二次测量值

D

两次加权平均值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在每个垂直测量点处,用光学参比法读取两次参比偏距,如两次读数之差不超过1mm,则以()为准.A 两次平均值B 第一次测量值C 第二次测量值D 两次加权平均值” 相关考题
考题 三等水准测量一测站两次测得高差之差,不得超过1mm。()

考题 对铁路罐车进行检定时,在罐内同一测量点测量罐体内总长需测两次,两次读数差不得超过1m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用罐内测量法进行铁路罐车容积检定时,在同一个测量点测量罐体内总长需测两次,两次读数差不得超过()。 A.1mmB.2mmC.3mmD.4mm

考题 在顶部圈板的最后一个垂直测量点测完之后,将移动式磁性标尺仪降至第一个垂直测量点,再次读取参比偏距,如两次读数之差大于1mm,则()。 A.以第一次测量为准B.以第二次测量为准C.以两次平均值为准D.重新测量

考题 在每个垂直测量点处,用光学参比法读取两次参比偏距,如两次读数之差不超过1mm,则以()为准。 A.两次平均值B.第一次测量值C.第二次测量值D.两次加权平均值

考题 什么是光学参比法中的参比圆周

考题 J2型光学经纬仪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不应超过()。A、1″B、6C、3″D、9″

考题 空高应测量两次,当两次读数不超过()时,以较大的读数为准。

考题 光学参比法所使用的测量设备较围尺法多了光学垂准仪和移动式磁性标尺仪。

考题 参比偏距是指光学垂准仪目镜中水平直尺上某一段长度的读数。

考题 汽车油罐液面高度空距应测量两次,当两次读数的差值不超过2mm时,以较小的读数为准。

考题 检水尺测量值的允许误差为±1mm是指()。A、两次规范操作测量比水高的真实值大1mm与小1mm之差B、两次规范操作测量比水高的真实值大1mm或小1mm的那个数C、两次规范操作测量水高允许相差±1mmD、两次规范操作测量水高之差允许相差±1mm

考题 车罐卸油时,空距应测量两次,当两次读数相差不超过2mm时,以较大的读数为准;当两次读数相差超过2mm时,应重新测量,直至两次连续测量的读数相差不超过2mm为止,取较大的读数作为测量结果。

考题 油品液面高度至少测量两次,两次读数相差不得超过1mm,且取大的读数为测量结果。()

考题 量水尺测量值的允许误差±1mm是指()。A、两次规范操作测量比水高的真实值大1mm与小1mm之差B、两次规范操作测量比水高的真实值大1mm或小1mm的那个数C、两次规范操作测量水高允许相差±1mmD、两次规范操作测量水高之差允许相差±1mm

考题 在顶部圈板的最后一个垂直测量点测完之后,将移动式磁性标尺仪降至第一个垂直测量点,再次读取参比偏距,如两次读数之差大于1mm,则().A、以第一次测量为准B、以第二次测量为准C、以两次平均值为准D、重新测量

考题 在每个垂直测量点处,用光学参比法读取两次参比偏距,如两次读数之差不超过1mm,则以()为准.A、两次平均值B、第一次测量值C、第二次测量值D、两次加权平均值

考题 光学参比法需要用到围尺法所使用的部分测量设备.

考题 参比圆周长c=188.4m,在8个水平测站上对第二圈板上下各8个垂直测量点测得偏距之和分别为:∑m上=36mm和∑m下=35mm,参比圆周上8个垂直测量点测得偏距之和∑a=38mm,求第二圈板平均外半径

考题 空高应测量两次,当两次读数不超过2毫米时,以()的读数为准.

考题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C、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D、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2的吸收之差

考题 判断题油品液面高度至少测量两次,两次读数相差不得超过1mm,且取大的读数为测量结果。()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光学参比法需要用到围尺法所使用的部分测量设备.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样品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1的吸收之差B 样品在λ1和λ2两处的吸收之和C 样品在λ1和λ2两处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λ1和参比在λ2处的吸收之差

考题 单选题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C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D 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2的吸收之差

考题 问答题什么是光学参比法中的参比圆周

考题 单选题在顶部圈板的最后一个垂直测量点测完之后,将移动式磁性标尺仪降至第一个垂直测量点,再次读取参比偏距,如两次读数之差大于1mm,则().A 以第一次测量为准B 以第二次测量为准C 以两次平均值为准D 重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