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适用挑治法的是()
A

寻常疣

B

丝状疣

C

下肢丹毒

D

息肉

E

颈部多发性疖肿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适用挑治法的是颈部多发性疖肿。
更多 “单选题适用挑治法的是()A 寻常疣B 丝状疣C 下肢丹毒D 息肉E 颈部多发性疖肿”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陈某,女性,50岁。平素心情抑郁,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时作时止,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病证的证机概要是()A 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B 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C 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D 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E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考题 单选题与哮喘发病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 肺心肝B 肺脾心C 肺肝脾D 肝脾肾E 肺脾肾

考题 单选题女孩,5岁,持续高热4天,咳嗽,流涕,双眼红赤,羞明流泪,耳后发际处可见红色细小疹点,继而头面部渐渐增多,摸之碍手,舌红,苔黄,脉数。首选方剂是()A 解肌透痧汤B 宣毒发表汤C 清解透表汤D 透疹凉解汤E 柴葛解肌汤

考题 单选题常用血海穴治疗的是()A 乳痈B 逆气里急C 瘾疹D 全身疼痛E 四肢疼痛

考题 单选题带下赤白相兼,无味,阴部灼热,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应首选(  )。A 完带汤B 易黄汤C 知柏地黄汤D 清肝引经汤E 五味消毒饮

考题 单选题肺炎咳嗽好发的年龄是(  )。A 1岁以内B 3岁以内C 5岁以内D 7岁以内E 任何年龄

考题 单选题慢惊风的病变主要在(  )。A 心肝肺B 肝脾肺C 心脾肾D 肝脾肾E 心肝肾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月经先期肝郁化热证的主症?(  )A 经量或多或少B 色鲜红或紫红C 胸闷,乳胀D 小腹疼痛拒按E 烦躁易怒

考题 单选题肺痈恢复期治法为(  )。A B C D E

考题 单选题治疗齿衄胃火炽盛证的最佳选方为(  )。A 玉女煎B 清胃散合泻心汤C 清胃散合左金丸D 清胃散E 平胃散合泻心汤

考题 单选题下列病证,不宜进行拔罐的是()A 伤风感冒B 体弱疲劳C 溃疡患处D 闪挫扭伤E 瘀血痹阻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60岁,有长期饮酒史。现症腹大胀满,青筋显露,牙龈出血,口干咽燥,心烦失眠,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数。其证候是()A 湿热蕴结B 寒湿困脾C 脾肾阳虚D 肝脾血瘀E 肝肾阴虚

考题 单选题营卫失调汗证的治法是(  )。A B C D E

考题 单选题以下不是虚秘治疗大法的是()A 益气B 温阳C 滋阴D 养血E 健脾

考题 单选题小儿肾病综合征最多见的年龄段是(  )。A 0~1岁B 8~10岁C 2~8岁D 11~12岁E 9~14岁

考题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喘证的病因()A 外邪侵袭B 饮食不当C 情志所伤D 痰热素盛E 劳欲久病

考题 单选题十二经脉的别络从本经分出的部位是()A 肘膝关节以下B 肘膝关节以上C 肩关节周围D 四肢末端的指、趾部E 腕踝关节以下

考题 单选题幼儿每剂内服中药煎剂总药量是()A 10~30mlB 30~40mlC 50~100mlD 120~240mlE 250~300ml

考题 单选题下列腧穴中,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肩肘臂酸痛的是()A 关冲B 中渚C 阳池D 外关E 后溪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56岁。项后初起皮肤上有粟粒样脓头,红肿热痛,病情发展则脓头增多,溃后状如蜂窝,范围在9~12cm之间。其诊断是()A 痈B 疔C 疖D 有头疽E 无头疽

考题 单选题下列各项,属月经先期脾气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 经量或多或少B 色淡红,质清稀C 面色晦暗D 腰膝酸软E 头晕耳鸣

考题 单选题患者婚久不孕,月经常提前,经量少,行经时间延长,经色较鲜红,形体消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肌肤失润;舌质稍红略干,苔少,脉细或细数。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 左归丸B 六味地黄丸C 养精种玉汤D 育阴汤E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考题 单选题突然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半身不遂(  )。A B C D E

考题 单选题天溪是(  )。A B C D E

考题 单选题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A 3寸B 5寸C 8寸D 9寸E 12寸

考题 单选题痛经气血虚弱的腹痛特点是()A 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B 小腹隐隐作痛,喜按C 小腹胀痛不适,有灼热感D 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E 小腹胀痛,拒按

考题 单选题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有臭气。辨证多属A 脾虚证B 肾阳虚证C 湿热证D 湿毒证E 肝郁证

考题 单选题患儿,女。14岁。尿频3天。症见:小便频数短赤,尿道灼热疼痛,尿液淋沥混浊,小腹坠胀。腰部酸痛,烦躁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治疗的首选方剂为(  )。A 六一散B 五苓散C 龙胆泻肝汤D 八正散E 猪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