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贴药法为()
A

膏贴

B

药膜贴

C

花贴

D

皮贴

E

叶贴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贴药法为()A 膏贴B 药膜贴C 花贴D 皮贴E 叶贴”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下列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A 五脏B 六腑C 津液D 血E 腹部

考题 单选题刘某,女,22岁,未婚。咳嗽、胸痛、低热8个月,咳嗽时轻时重,痰少而黏,偶带血丝,入夜低热(体温一般在37.3~38℃之间),伴有多汗,月经量少,形体消瘦,面白颊红,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其发热属()A 阴虚发热B 气虚发热C 阳明发热D 湿温发热E 外感发热

考题 单选题气滞证的疼痛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A 刺痛固定不移B 部位游走不定C 随情绪而增减D 症状时轻时重E 随气行而痛减

考题 单选题乳房疾病常见的内治法是A 疏表解毒B 清热解毒法C 托里透脓D 解郁化痰E 以上均是

考题 单选题气滞证的疼痛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A 刺痛固定不移B 部位游走不定C 随情绪而增减D 症状时轻时重E 随气行而痛减

考题 单选题肺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A 酸B 苦C 甘D 辛E 成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种针刺进针方法适用1.5寸以上的长针进针()A 单手进针法B 双手进针法C 夹持进针法D 提捏进针法E 舒张进针法

考题 单选题高热持续期的特点是A 产热大于散热B 产热持续增加C 散热持续减少D 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E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考题 单选题有3名小学生先后出现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经辨证分析,中医诊断为痄腮。痄腮的致病因素是()A 六淫B 七情C 疠气D 饮食E 劳倦

考题 单选题阴阳失调不包括()A 阴阳偏盛B 阴阳偏衰C 阴阳亡失D 阴阳相斥E 阴阳格拒

考题 单选题肝气郁结常引起()A 头痛B 脘痛C 胁痛D 腰痛E 肢痛

考题 单选题将艾条一端点燃,距离腧穴皮肤2~3cm处进行烘烤,使局部有温热感的灸法是()A 温和灸B 雀啄灸C 回旋灸D 艾炷灸E 温针灸

考题 单选题称“其华在爪”的脏腑是()A 胆B 肺C 肝D 心E 脾

考题 单选题温和灸操作中艾条应距离皮肤约()A 1~2cmB 2~3cmC 3~4cmD 4~5cmE 5~6cm

考题 单选题属于护理原则的是()A 发汗B 催吐C 攻下D 扶正E 益气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性,57岁。中风后遗症卧床2年。5天前家人发现患者右侧臀部皮肤红润,肿胀且硬,患者自述麻木、触痛,以手指压之褪色,松指后恢复。该患者病证诊断为()A 痈,初起期B 痈,成脓期C 压疮,瘀血红润期D 压疮,气滞血瘀期E 压疮,蕴毒坏死期

考题 单选题最先提出中西汇通的医家是()A 张锡纯B 唐宗海C 王清任D 王孟英E 李时珍

考题 单选题施行无瘢痕灸换炷再灸,最佳时间为()A 当艾炷烧到1/2时B 当艾炷烧到2/3时C 当艾炷烧到3/4时D 当艾炷烧到2/5时E 当艾炷烧到1/3时

考题 单选题肺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A 酸B 苦C 甘D 辛E 成

考题 单选题病人同时出现上热下寒,属于()A 寒热转化B 寒热错杂C 真寒假热D 真热假寒E 以上都不是

考题 单选题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精髓在于:A 证的异同B 同病异治C 异病同治D 病的异同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养生原则()A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B 因人而异、辨证施养C 调理脏腑、脾肾为先D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E 动静结合、形神共养

考题 单选题属于经行乳房胀痛病机的是A 肝气郁结,脉络欠通B 寒凝血滞,脉络欠通C 湿热蕴结,脉络欠通D 气血不足,脉络欠通E 以上均不是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些病症的血热型,教材选用保阴煎为主方治疗A 月经过多B 崩漏C 经行发热D 产后恶露不绝E 胎漏、胎动不安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27岁。3天前鼻塞,恶风、发热,服用感冒药后恶寒发热等症缓解,仅咳嗽加重,就诊时干嗽,痰稠而黏不易咯出,痰中带血丝,咽喉干痛,口鼻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患者诊断为咳嗽,辨证为()A 风寒袭肺B 风热犯肺C 风燥伤肺D 痰湿蕴肺E 肺阴亏耗

考题 单选题测量呼吸时护士的手不离开诊脉的部位主要是为了A 易于记录时间B 保持患者体位不变C 易于观察呼吸的深浅度D 不被患者察觉,以免紧张E 保持护士姿势不变,以免疲劳

考题 单选题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的呼吸为A 浅快呼吸B 蝉鸣样呼吸C 鼾声呼吸D 叹息样呼吸E 深而规则的大呼吸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37岁。产后与家人吵架,情绪不佳,排乳不畅,2天前出现左侧乳房胀痛结块,现见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房肿胀疼痛,皮肤微红,肿块或有或无,乳汁分泌不畅,伴恶寒发热,头痛,骨节酸痛,胸闷不舒,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药物调护宜选用()A 四妙丸加味B 透脓散加味C 瓜蒌牛蒡汤加减D 五味消毒饮加减E 仙方活命饮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