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


参考答案

更多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考题 我国面临的唯一就业问题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第 121~122 题。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据估计,2011年全国劳动力总量达到8.3亿人。今后若干年内,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大致稳定在2200万一2400万人;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大致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一1000万个;这样,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缺口在1200万-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2009年高校毕业生为611万人,2010年为652万人,2011年激增为758万人,2012-2015年每年持续在700万人以上,整个“十二五”期间,总共将有超过3500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同时,每年还有中职毕业生约600万人,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约200万人,农转非约250万人,复转军人约50万人,下岗失业职工也有相当数量。再有一个十分庞大的就业群体就是农民工,每年大致有1.5亿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可达1.7亿人。第 121 题 解决我国就业难题的主要途径有( )。A.降低劳动力的供给B.降低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弹性系数C.促进经济增长D.提高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弹性系数

考题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8—132题。材料一:中国有近l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据估计,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就业必然成为我国的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必然成为我国的安国之策。材料二: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2006年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需要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同时,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00万人,至今约有100多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材料三:随着就业形势的El益严峻,大学生起薪水平正在下滑。2008年4月,智联招聘对职场新人展开了起薪特别调查。在为期两周的调查中,共有8000余人参与。调查显示,与3年前相比,起薪在3000元以上的高薪职位减少了1.3%,而起薪在1500元以下的职位则上升了3.4%,大学生起薪的平均值约在1600--1800元的区间。据此,有人得出“大学生身价等同于农民工”的结论。128.根据材料一判断,下列关于2010年我国劳动力的总体供求状况不正确的是( )。A.供大于求约l700万人B.供大于求约l000万人C.供大于求约2000万人D.供大于求约l400万人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中指出.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存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纲要”指出.到2010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从需求情况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11000万左右.“纲要”指出.体制转轨时期遗留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全部解决.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过程中职工分流安置的任务繁重.部分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凸显出来.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 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已有一批中小企业关停倒闭,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剧下降,并且这种不利影响正逐步扩大.出现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由外向型生产企业向内向型各类企业,由劳动密集中小企业向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由农民工向城镇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蔓延的趋势.由于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岗位不足以及部分农民工技能素质难以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出现大量农民工无业可就滞留城市的现象 就业形势需要集中解决的突出难点首先集中在毕业生就业难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上.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突破610万,加上历年没有就业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2010年总共有63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依然不容乐观. 材料2 2007年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会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比较充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2009年3月,温家宝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高校卒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出现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2)结合中央有关精神和我国现实情况,分析我国政府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就业难问题.

考题 当前我国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有()。A、城镇新增劳动力B、城镇登记失业人员C、海外回国人员D、农村剩余劳动力

考题 十八大对于就业方针中新增加的内容是()。A、劳动力自主就业B、市场调节就业C、政府促进就业D、政府鼓励创业

考题 2009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新增长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历年累计未就业人员,总计2400万人需要就业。但另一方面,上海等地,中高级技术工人、专业人才则持续供不应求。这一矛盾表明()A、我国劳动力总量太大,国家应支持企业扩大用人规模B、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严重滞后C、我国目前解决就业问题最关键的是培养一大批中高级技术工人D、我国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考题 由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称为()A、结构性就业问题B、一般性就业问题C、特殊就业问题D、过度教育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五”规划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他们还了解到当前我国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用户单位的岗位设置不相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等。 请你就“十二五”期间如何缓解我国就业难的问题,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向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考题 2011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新增长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历年累计未就业人员,总计2400万人需要就业。但另一方面,上海、江苏、广东等地,中高级技术工人、专业人才则持续供不应求。这一矛盾表明()A、我国劳动力总量太大,国家应支持企业扩大用人规模B、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严重滞后C、我国目前解决就业问题最关键的是增加就业人口D、我国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考题 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

考题 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

考题 有效需求决定模型中,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会发生哪一种情况?()A、经济增长扩大B、经济增长收缩C、新增劳动力数量减少D、新增劳动力数量增加

考题 我国下岗失业问题的特点不包括()A、总量压力小B、转移就业压力大C、新增就业压力大D、再就业压力大

考题 我国产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因是()A、新增劳动力众多B、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C、劳动参与率偏高D、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考题 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增长必须达到多少才能满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A、0.04B、0.06C、0.08D、0.12

考题 单选题我国产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因是()A 新增劳动力众多B 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C 劳动参与率偏高D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考题 单选题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增长必须达到多少才能满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A 0.04B 0.06C 0.08D 0.12

考题 判断题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十八大对于就业方针中新增加的内容是()。A 劳动力自主就业B 市场调节就业C 政府促进就业D 政府鼓励创业

考题 填空题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

考题 单选题我国下岗失业问题的特点不包括()A 总量压力小B 转移就业压力大C 新增就业压力大D 再就业压力大

考题 单选题有效需求决定模型中,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会发生哪一种情况?()A 经济增长扩大B 经济增长收缩C 新增劳动力数量减少D 新增劳动力数量增加

考题 多选题当前我国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有()。A城镇新增劳动力B城镇登记失业人员C海外回国人员D农村剩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