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中国第一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第一个把取消不平等条约列入纲领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1928年时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了一场“改订新约”运动。这一运动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习惯国际法对各国进行战争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因此以使用威胁或武力而取得的条约与其它条约一样有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渐渐趋于把侵略视为非法,结果必然把侵略者强迫订立的条约视为无效。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奥两国作为战败国被取消了与战胜国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有关情形记载于《凡尔赛条约》中。取消两个主要列强国家对华不平等条约及其势力范围,揭开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序幕。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处于同中国敌对国状态,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惯例单方宣布废除中国与三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侵略特权均被废除。 材料四1946年到1947年,蒋介石政府先后又与美国签订了《中美通商条约》、《中美航空航海条约》和《青岛基地协定》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材料四说明蒋介石政府又与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结合所学可知只有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最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参考答案

更多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中国第一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第一个把取消不平等条约列入纲领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1928年时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了一场“改订新约”运动。这一运动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习惯国际法对各国进行战争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因此以使用威胁或武力而取得的条约与其它条约一样有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渐渐趋于把侵略视为非法,结果必然把侵略者强迫订立的条约视为无效。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奥两国作为战败国被取消了与战胜国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有关情形记载于《凡尔赛条约》中。取消两个主要列强国家对华不平等条约及其势力范围,揭开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序幕。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处于同中国敌对国状态,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惯例单方宣布废除中国与三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侵略特权均被废除。 材料四1946年到1947年,蒋介石政府先后又与美国签订了《中美通商条约》、《中美航空航海条约》和《青岛基地协定》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材料四说明蒋介石政府又与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结合所学可知只有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最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有什么严重危害?(2)道光帝为什么接受林则徐的主张?做出了什么决定?(3)林则徐是怎样领导禁烟运动的?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考题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考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林庚先生的诗作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回答。查看材料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土地政策引自什么文件?(2)在中国农村将实行什么土地制度?(3)土坞改革实行期间对富农采取什么政策?(4)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1)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试从多角度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师范生在模拟教学中讲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内容时制作的一幅课件: 问题: (1)该课件的内容存在哪些问题(6分) (2)课件制作中设计示意图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上述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6分) (2)在平时改进化学实验时,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7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同学在物理实验课上做测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时,没听老师讲完就开启电源做实验,结果电压过大,灯泡烧毁,老师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取消其实验课,停课写检查。 问题:对此事件提出你对学生的处理意见,并对整个事件进行点评。

考题 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文后的问题。

考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片段: 问题: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谈谈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0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的前程,中国父母现在唯一要做的不是帮助学生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要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使其受到学校的侵害!” 问题: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问题:请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一摘自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材料三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摘自《赣西刘士奇报告》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回答,红军在反第一次“大围剿”时,用的是什么战略战术?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在1931年毛泽东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其解决有什么积极意义?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有什么必然联系?为什么?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中国第一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第一个把取消不平等条约列入纲领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1928年时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了一场“改订新约”运动。这一运动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习惯国际法对各国进行战争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因此以使用威胁或武力而取得的条约与其它条约一样有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渐渐趋于把侵略视为非法,结果必然把侵略者强迫订立的条约视为无效。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奥两国作为战败国被取消了与战胜国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有关情形记载于《凡尔赛条约》中。取消两个主要列强国家对华不平等条约及其势力范围,揭开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序幕。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处于同中国敌对国状态,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惯例单方宣布废除中国与三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侵略特权均被废除。 材料四1946年到1947年,蒋介石政府先后又与美国签订了《中美通商条约》、《中美航空航海条约》和《青岛基地协定》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中体现近代中国在废约问题上取得了哪些成果?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什么?能否据这些成果说明“废约”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为什么?

考题 “宪政”即宪法政治,它的前提是宪法,核心是民主政治,也就是通过限制政府的权力,来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8世纪,反对无限君权的“权限说”兴起并发展,宪法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即被认为是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权利的法律文件。 材料二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侯欣《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限制政府权力的思想主张?简要分析“权限说”对近代美国宪政的影响。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中国第一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第一个把取消不平等条约列入纲领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1928年时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了一场“改订新约”运动。这一运动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习惯国际法对各国进行战争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因此以使用威胁或武力而取得的条约与其它条约一样有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渐渐趋于把侵略视为非法,结果必然把侵略者强迫订立的条约视为无效。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奥两国作为战败国被取消了与战胜国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有关情形记载于《凡尔赛条约》中。取消两个主要列强国家对华不平等条约及其势力范围,揭开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序幕。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处于同中国敌对国状态,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惯例单方宣布废除中国与三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侵略特权均被废除。 材料四1946年到1947年,蒋介石政府先后又与美国签订了《中美通商条约》、《中美航空航海条约》和《青岛基地协定》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材料一中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的政府是什么政府?中国的正义要求未能得到满足的原因是什么?

考题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材料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材料一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

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中学,新生开学时没有编快慢班,但经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第二学期编了快慢班。问题:你对该中学的做法有何看法?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高中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神话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神话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甲回答:"古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首先角度对教师的"点评"进行评价。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材料五反映出南宋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特点?这一特点与材料一、二、四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材料二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这场农民战争爆发于什么地方?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高中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神话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神话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甲回答:"古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首先角度对教师的"点评"进行评价。

考题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