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其中,晚成分是指().

  • A、10至50毫秒
  • B、10至500毫秒
  • C、50至500毫秒
  • D、50至1000毫秒

参考答案

更多 “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其中,晚成分是指().A、10至50毫秒B、10至500毫秒C、50至500毫秒D、50至1000毫秒” 相关考题
考题 大脑皮质处于紧张活动时脑电活动主要表现为()。 A、波B、-复合波C、波D、波E、波

考题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中怀疑脑桥功能受损主要观察的是A、Ⅰ波B、Ⅱ波C、Ⅲ波D、Ⅳ波E、Ⅴ波

考题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起源于( )。A、上橄榄核B、听神经C、耳蜗核D、大脑半球E、下丘的中央核团区

考题 眼睑肌阵挛脑电图表现是( )。A.棘波成分B.棘波节律C.尖波D.3~6Hz棘慢复合波暴发E.多棘慢复合波

考题 正常成人大脑放电的基本节律是 A、α节律,频率8~13Hz,波幅20~100μVB、β节律,频率14~30Hz,波幅5~20μVC、4~7Hz的θ波D、0.5~3Hz的δ波E、少量的棘波、尖波、棘-慢波或尖-慢复合波

考题 波表合成分为硬波表合成和软波表合成。其中硬波表合成成本较高但音色固定。

考题 指配流程分为早指配、晚指配、及早指配。其中早指配、晚指配流程的选择由MSC决定,而及早指配流程是由BSS根据无线资源等情况决定的。

考题 眼睑肌阵挛脑电图表现是()。A、棘波成分B、棘波节律C、尖波D、3~6Hz棘慢复合波暴发E、多棘慢复合波

考题 肌阵挛脑电图表现是()。A、棘波成分B、棘波节律C、尖波D、3~6Hz棘慢复合波暴发E、多棘慢复合波

考题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波形由_______个波组成,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波更有价值。

考题 一岁左右幼儿行走不稳的主要原因是()A、小脑发育晚B、大脑发育晚C、中脑发育晚D、延脑发育晚

考题 刺激上肢正中神经时在头皮记录到的短潜伏期SEP主要观察()波;刺激下肢胫神经时主要观察()波。视诱发电位主要观察()波,听觉诱发电位主要观察()、()、()波。主要测量指标是各波的()和波幅两侧是否()。严重病变时诱发电位波形可()。

考题 常用的超声波脉冲是有多种频率成分的正弦波()而成的机械波。A、叠加B、复合C、递减D、平行

考题 对一组变量值而言,若同时计算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则其中最大者是(),最小值是()。

考题 ()是指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

考题 每个心动周期均产生一组心电图波形,其中P波代表(),QRS波群代表(),T波代表()。

考题 关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有()A、Ⅰ波起源于听神经B、Ⅱ波起源于蜗神经核,部分为听神经颅内段C、Ⅲ波起源于上橄榄核D、V波起源于大脑皮质E、各波的起源不清楚

考题 单选题眼睑肌阵挛脑电图表现是()。A 棘波成分B 棘波节律C 尖波D 3~6Hz棘慢复合波暴发E 多棘慢复合波

考题 单选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中怀疑脑桥功能受损主要观察的是()A Ⅰ波B Ⅱ波C Ⅲ波D Ⅳ波E Ⅴ波

考题 填空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波形由_______个波组成,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波更有价值。

考题 单选题肌阵挛脑电图表现是()。A 棘波成分B 棘波节律C 尖波D 3~6Hz棘慢复合波暴发E 多棘慢复合波

考题 单选题关于电静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表明大脑皮质功能丧失B 脑电活动持续低于2μV或呈等位线C 对外界刺激无反应D 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存在E 见于大脑严重损伤,深昏迷及脑死亡

考题 判断题指配流程分为早指配、晚指配、及早指配。其中早指配、晚指配流程的选择由MSC决定,而及早指配流程是由BSS根据无线资源等情况决定的。A 对B 错

考题 填空题刺激上肢正中神经时在头皮记录到的短潜伏期SEP主要观察()波;刺激下肢胫神经时主要观察()波。视诱发电位主要观察()波,听觉诱发电位主要观察()、()、()波。主要测量指标是各波的()和波幅两侧是否()。严重病变时诱发电位波形可()。

考题 单选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起源于()A 上橄榄核B 听神经C 耳蜗核D 大脑半球E 下丘的中央核团区

考题 单选题关于运动诱发电位的异常判断,正确的是(  )。A 各波潜伏期延长>平均值B 各波潜伏期延长>平均值+2.58SDC 各波潜伏期延长>平均值×2D 各波潜伏期缩短>平均值E 各波潜伏期缩短>平均值×2

考题 单选题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其中,晚成分是指().A 10至50毫秒B 10至500毫秒C 50至500毫秒D 50至10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