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关于伤寒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第2周出现阳性
  • B、第4周阳性率可达90%
  • C、第6周效价达高峰
  • D、病愈后可持续数月之久
  • E、有10~30%的病人肥达反应始终阴性

参考答案

更多 “关于伤寒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第2周出现阳性B、第4周阳性率可达90%C、第6周效价达高峰D、病愈后可持续数月之久E、有10~30%的病人肥达反应始终阴性”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肥达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肥达反应在发病1周末效价开始升高B、在病程4~6周效价达高峰,病愈后可持续数月之久C、“0”效价增高见于伤寒急性期D、“H”凝集效价升高,有助于鉴别沙门菌组别E、肥达反应阳性对伤寒有确诊价值

考题 关于肥达反应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A.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B.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诊价值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D.第3~4周的阳性率可达70%以上E.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考题 关于肥达反应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 A.应用伤寒沙门菌“0”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 B.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诊价值 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 D.第3~4周的阳性率可达70%以上 E.约有l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考题 伤寒发病第1周,下列哪项检查阳性率最高A、大便培养 B、尿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补体结合试验

考题 关于肥达反应,叙述错误的是()A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B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诊价值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D病后3~4周阳性率可达70%以上E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考题 有关肥达氏实验,错误的认识是()A、肥达氏实验的原理是应用已知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鞭毛抗原测定病人血清中各种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B、一般从病程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加至第4周可达90%C、伤寒患者肥达氏实验结果阳性率可达90%D、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

考题 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肥达反应可协助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B、单项“0”抗体增高可能是发病早期,提示沙门菌属感染C、单项“H”抗体增高可因患其他疾病而出现的回忆反应D、发热4周肥达反应阴性可排除伤寒E、10%~30%的病人肥达反应可始终为阴性

考题 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错误()A、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B、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定诊断价值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D、第3~4周的阳性率可达70%以上E、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考题 单选题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肥达反应可协助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B 单项“0”抗体增高可能是发病早期,提示沙门菌属感染C 单项“H”抗体增高可因患其他疾病而出现的回忆反应D 发热4周肥达反应阴性可排除伤寒E 10%~30%的病人肥达反应可始终为阴性

考题 单选题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A 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B 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定诊断价值C 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D 第4周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E 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考题 单选题关于肥达反应,叙述错误的是()A 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B 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诊价值C 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D 病后3~4周阳性率可达70%以上E 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肥达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肥达反应抗体通常在病后l周左右出现B 病程第3~4周阳性率最高C 部分伤寒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D “O”抗体效价≥1:80,“H”抗体效价≥l:160为阳性E 肥达反应阳性可作为确诊伤寒依据

考题 单选题关于伤寒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第2周出现阳性B 第4周阳性率可达90%C 第6周效价达高峰D 病愈后可持续数月之久E 有10~30%的病人肥达反应始终阴性

考题 填空题伤寒患者肥达反应于病程第_____出现阳性,______可出现阳性反应,______可出现假阴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