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020年应届毕业生等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相关事宜的公告

发布时间:2020-08-19


云南省2020年应届毕业生申请法律职业资格相关事宜的信息你了解吗?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提供了相关的信息,还不知道的话就快看看吧!

根据司法部2020年第6号公告和云南省司法厅2019年第21号公告,现就云南省参加2019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军队院校2020年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包括专升本)和以同等学力报考的应届硕士毕业生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事项公告如下:

一、网上申请

参加2019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达到合格分数线的普通高等学校、军队院校2020年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包括专升本)和以同等学力报考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于2020年8月10日9时至14日24时,登录司法部网站(http://www.moj.gov.cn)填报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相关信息。申请人可以选择在居住地、户籍地或工作地所在的州、市司法局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

户籍在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方、考试成绩达到放宽合格分数线的申请人,须选择在本人户籍所在地的州、市司法局办理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事宜。申请人毕业后因学习、工作等原因将户籍已迁至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方的,比照上述规定办理。

在内地就学毕业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申请人,可以选择内地的地市司法行政机关办理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事宜。

已取得2019年考试合格成绩人员放弃申请的,应向报考地司法行政机关说明情况。

二、现场提交材料

申请人应于8月24日至28日期间,按照法律职业资格申请地司法行政机关公告公布的地点和有关疫情防控要求现场提交申请材料,办理资格申请和信息核验事宜。申请材料包括:

(一)居民身份证原件

1.居民身份证过期的,应提交临时身份证并及时补办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遗失的,应提交临时身份证(公安机关出具身份证明)并及时补办居民身份证;

2.港澳居民还需同时提交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者港澳居民居住证原件;台湾居民还需同时提交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者台湾居民居住证原件。

(二)户口簿户主页和本人页原件

符合放宽报名学历条件、放宽合格分数线条件的申请人,需提交本人报名时上传的户口簿户主页和本人页原件,户口簿为手写的,应当及时到公安机关换领新的户口薄。

(三)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原件

(四)根据规定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1.申请人毕业证书载明的信息与居民身份证的信息不一致的,提交申请人户口簿证明;申请人户口簿不能证明的,提供由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或申请人毕业院校的相应证明。

2.申请人毕业证书原件遗失或损坏的,提供毕业院校学历证明书。

材料原件由司法行政机关现场审验后退回。

申请人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司法行政机关采用集中受理的方式受理法律职业资格申请,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人应在补正通知规定期限内及时补正材料。

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提出申请且无正当理由的,视为自行放弃,司法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三、证书颁发

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人员经审核符合授予条件的,由司法部授予法律职业资格,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证书颁发事宜由省司法厅另行通知。

云南省司法厅

2020年7月31日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信息了,希望对你们有一定的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的考试信息,可以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频道的更新。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法律职业资格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我国的减刑、假释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一般不适用减刑,但在缓刑考验期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B、对于贪污数额巨大或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C、减刑、假释均要经过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的判决
D、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犯罪分子尚有漏罪,应撤销假释,数罪并罚
答案:C,D
解析:
A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第十三条规定,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罪犯,一般不适用减刑。前款规定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参照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减刑,同时应依法缩减其缓刑考验期限。
B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刑法383条规定,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C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79、82条规定,减刑、假释均要经过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的裁定,而非判决。
D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假释考验期期满,意味着刑罚已经执行完毕,此时如果发现漏罪,只处理漏罪即可。

甲与母亲、妻子出游,母亲、妻子同时落水,甲救助母亲而未来得及救助妻子,致妻子溺水死亡。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不作为犯罪
B.故意杀人罪
C.避险过当
D.义务冲突行为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其他犯罪排除事由。本题仅从判断甲与妻子的落水死亡结果来看,甲对妻子负有救助义务,同时也有能力予以救助。这种情形从形式上构成不作为杀人罪。但考查当时的客观情境,正因为存在义务冲突的情形,即母亲与妻子只能救其一,因而甲在作出决定要救助母亲时,便不可能同时再救助妻子。故甲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人民陪审员,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甲曾因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B.乙作为人民陪审员,他的回避需由院长决定
C.丙作为人民陪审员不认同合议庭其他人意见,有权不在笔录上签字
D.丁作为人民陪审员,可以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答案:C
解析: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A 选项正确;人民陪审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负责。B 选项正确;陪审员同合议庭其他人员意见分歧的,应当计入笔录。评议笔录陪审员应当认真阅读后签字。C 选项错误;人民陪审员可以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D 选项正确。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