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须知

发布时间:2020-11-18


距离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时间飞逝,迫在眉睫,考试,就好比上战场,要在考试之前,做好万全准备。

目前,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已于2020年11月23日开通,2021国考准考证打印时间:2020年11月23日0:00至11月29日12:00期间,笔试时间:2020年11月29日,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2021国考准考证打印须知具体如下:

1. 必须严格遵守考试所在地的疫情防控要求,配合当地考试机构及相关部门做好考试疫情防控工作,并自行携带口罩,考试期间全程佩戴。

2. 必须带齐准考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方可进入考场。进入考场时要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3. 监考人员将在考前20分钟左右宣读有关的考试注意事项,建议考生提前到达考场。

4.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答题卡印制在试卷封底内页,考生答题前请沿裁切线先行撕下,并在配套答题卡上作答。卷卡不一将影响考试成绩。

5.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律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申论一律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作答。报考人员自备橡皮、2B铅笔、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

6. 严禁将手机、计算器等各种电子、通信、计算、存储或其它有关设备带至座位,否则将按《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7. 考试开始30分钟后,不得入场;考试期间,不得提前退场。

8. 不能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等带出考场,不能损毁试卷、答题卡,否则按有关规定取消该科目考试成绩。

9. 不能在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不能在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否则按有关规定取消该科目考试成绩。

10. 必须遵守考场规则,报考人员有义务妥善保护好自己的考试试卷和答题信息、不被他人抄袭。若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将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若有答卷雷同,双方均取消考试成绩。

请报考人员在考试前一天熟悉考点地址和交通路线。

希望各位考生在考试前平和一下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常心态应考考完。祝愿所有考试旗开得胜,考出自己心中所想。

以上是由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您带来的全部内容。

原文网址:http://www.offcn.com/gjgwy/2020/1123/71100.html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务员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医:号脉
A西医:手术
B电脑:打字
C画家:染料
D调查:取样

答案:D
解析: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号脉是中医独有的诊断病情的一种方式,二者是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手术并不是西医独有的治疗方式,当年关云长刮骨疗伤就是中医手术的代表。
B项:打字显然不是电脑独有的功能,早在电脑出现之前,人们使用打字机来打字。
C项:染料不是画家才使用的,染料应用于很多领域,如服装业。
D项:取样是调查独有的一种方式,二者是对应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黄连∶苦涩

A.花朵∶鲜红
B.钻石∶坚硬
C.城市∶繁华
D.班级∶团结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黄连”其味入口极苦,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一定是“苦涩”的,二者属于必然属性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花朵”有多种颜色,“鲜红”是“花朵”的或然属性,二者属于或然属性关系,排除;
B项:“钻石”指经过打磨的金刚石,而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钻石”一定是“坚硬”的,二者属于必然属性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城市”可能是“繁华”的,也可能是萧条的,“繁华”是“城市”的或然属性,二者属于或然属性关系,排除;
D项:“班级”可能是“团结”的,也可能并不“团结”,“团结”是“班级”的或然属性,二者属于或然属性关系,排除。

一到夏收,农民烧秸秆的现象就会出现,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对烧秸秆严厉的处罚措施。但我们发现每到夏收时节还是有烧秸秆的现象。近日,安徽利辛县某村民因焚烧秸秆被公安机关拘留,此事还导致该镇7名干部被处分,一名副镇长被免职。你怎么看此事?

答案:
解析:
焚烧秸秆屡禁不止,而且一堆秸秆便能引发如此大的风波,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真正的意外在于:禁烧秸秆为何就这么难?可以说,禁烧秸秆已经成为各级的“行政共识”,而且,从 批评教育到罚款拘留,对烧秸秆者的处罚在不断升级,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的人“顶风点火”?
看来,在禁烧秸秆问题上,只有“行政共识”是不够的,必须想办法将此转化为“全民共识 ”,只有让农民确实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坏处和不烧的好处,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问题。祭以重典或 靠基层干部“严防死守”,显然并不是高明的办法,因为这并不能真正让农民心悦诚服。
有鉴于此,一味的行政命令和强制并不是上佳之策。对此应转换思路,应从行政强制改为科 学疏导,并辅以充分有效的经济对策。
所谓科学疏导,就是要由权威部门,拿出翔实的数据,告诉农民焚烧秸秆的坏处。对于焚烧 秸秆,虽然各级的禁令中大多强调这种做法会污染环境、破坏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水分之类,但在多数 人的眼里,“污染环境”与“抢农时”相比显得遥远而空泛。
即使从农业科学的角度,拿不出确切的“禁烧”数据,只是从“蓝天指标”等环境因素出发 ,也无妨于“禁烧”的合理性。包括农业生产在内的任何生产,都不应该以环境为代价。对禁烧秸秆问题 应该拿出更多的诚意和智慧。
要正视禁烧秸秆的代价,主动为农民承担一部分。另外,要尽快加大相关研究和投入,让秸 秆真正变废为宝,因为经济手段才最有效。
总之,秸秆处理问题关系甚大。如何对待秸秆处理的问题,其实是如何对待农民的一个鲜活 的标本。
解题思路:分析产生的原因,结合不同地区和个人知识提出对策。

去年,某镇把甲、乙、丙三个大学生村官分别分配到和丰村,团结村,杨梅村。人们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当中究竟谁分配到哪个村工作,只是作了如下三种猜测:
①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
②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③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后来证实,三种猜测都是只猜中了一半。
由此可以推出:

A.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杨梅村工作
B.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丙分配到杨梅村工作
C.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
D.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信息真假不确定,可采用选项代入法。已知三种猜测都是只猜中了一半,代入各选项后,只要符合每种猜测只猜对一半,即为正确答案。
代入A项:条件(1)全部猜对,排除;
代入B项:条件(1)全部猜错,排除;
代入C项:条件(3)全部猜对,排除;
代入D项:条件(1)(2)(3)全部猜对一半,符合已知条件。
因此,选择D选项。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