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内”与“韵外”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紧密联系、相互涵化,“韵外”是基础,“韵内”为升华。()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外”是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表面意义之外所蕴含的意味,这种意味往往是一种只可以意会却不可以言传的“大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外”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所表达的意义。这是诗歌直接呈现出来的、读者可以感知的东西。()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韵体作品的统称,包括:儿歌、儿童诗。 ()


正确答案:对


句句入韵的诗歌,因相传汉文帝作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言联句,句句入韵,故名柏梁体。如曹丕的《燕歌行》。()


参考答案:错误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丹东市2018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韵”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最初用于音乐。梁建文帝在劝医论中,首次把音乐的“韵”引入了诗歌美学,他敏锐地发现了诗歌中超迈悠远、耐人寻味的那种艺术趣味,与音乐的“余响”不绝、让人回味的“韵”在感官上相通。从此,“韵”与诗,就成为密不可分的一对姊妹。诗人之韵,是诗人个人的音乐修养、风貌,以及这种修养、风貌在诗歌作品中的作用。古人以“琴棋书画”来评价艺术的修养,“乐”是第一要求。他们认为,诗人对音乐的修炼,既可以使诗人形成与众不同的气质面貌,也能使他在创作时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既是一个人成为诗人的前提,又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清人袁枚在再答李少鹤中视神韵为先天真性情,作品中的神韵,是作家的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作家的神韵,决定作品的神韵。韵既是作品中的态度风致,也是作家的态度风致在作品中的体现。诗歌之韵,既体现为外在的音乐形式即声律,又体现为内在的审美特质。诗歌的外在之韵指向明确,内在之韵内涵更丰富。在古典诗论中,韵是作为作品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存在的。宋代李膺把“韵”比作朱弦遗音,大羹遗味,也就是说,作品必须具有超出文本之外的、令人回味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作品必要的组成部分,否则作品便是“庸俗鄙”一样的作品。明人胡应麟把“筋骨”、“肌肉”和“神韵”作为作品的三大要素,“筋骨”相当于作品的立意,“肌肉”相当于语言的运用,“神韵”则是精神气质。在他们看来,诗歌光有外在的形式如语言、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精神风度和丰富的话语蕴涵,这是诗歌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宋人范温那里,韵也同样是作为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和追求而存在的。他认为韵与一些具体的美的形式和风格相区别,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美,如巧丽、雄伟、奇、巧、典、富、深、稳、清、古之类,而是对各种具体美的总的要求,是各种美达到最高峰的产物。如果没有韵,那么空有美的形式的作品是不会令人信服的;如果作品不能在韵上胜出,那么它的美也就随之失去。对于接受美学来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在它产生以后,就已经不属于作者本人,而是属于读者,因而面临着被无限阐释的丰富可能性。这种丰富的可能性,是由作品中独特的话语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跟读者本人的阅读经验、接受能力、心境等分不开的。而如果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韵又是诗歌的美带给读者的那种绵延悠长的回味。姚鼐在与王铁夫书中说王铁夫的诗“咀诵之余,别有余韵”,其实就是说诗歌中的话语含蕴在经过了他的咀诵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感受,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出发感受到的诗歌魅力。“韵”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它指向文学生产的整个过程,关乎作家、作品和读者,含义丰富多彩而具有广阔内涵。在多元化的当代诗歌写作中,如果我们能以与时俱进的眼光,赋予古老的“韵”新的时代精神,从中寻找和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的美学体系,将会对新诗的发展大有裨益。 (摘编自文艺报徐峙“韵”的三种形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建文帝在艺术上敏锐的嗅觉让他发现了“韵”与诗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使“韵”成为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 B诗歌美学中的“韵”有三种形态,包括诗人之韵、诗歌之韵和读者之韵,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C“诗歌之韵”有内外之分,外在之韵表现为一种音乐形式,内在之韵表现为一种审美特质,这些是诗歌构成的重要因素。 D“读者之韵”的产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既与作品中独特的话语有关,也与读者本人的阅读经验、接受能力、心境分不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依据文章第二段所引袁枚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缺乏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很难写出艺术性很高、富有神韵的作品。 B文章第三段列举了李膺与胡应麟的观点,证明了欲使作品摆脱庸俗、粗鄙的格调,须在作品的内涵、意蕴上下功夫,而不必去追求作品的形式。 C第五段,作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了读者之韵是诗歌的美带给读者的那种绵延悠长的回味,是读者的一种审美感受。 D文章论证上采用了总分总结构,首先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议题,接着分析“韵”的三种形态,最后总结并提出希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非常重视音乐修养,因为这种修养可以让诗人形成独特的气质面貌,同时也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 B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依据原文,说的应是读者之韵。 C李膺、胡应麟和范温对“韵”都有各自的解读,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他们都认为“韵是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和追求”。 D作者认为,“韵”的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当代的学人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韵”新的时代精神。(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逆旅柯灵这是一座巍峨的高楼,豪华的大饭店,像摩天的崖壁,突兀地在闹市中心出现了。脚下是喧嚣的海,人与车汇成洪波,涡流似地激荡翻卷。四周林立着无数高低新旧的建筑,游戏场、跳舞厅、性病医院电炬的光影交织成幻异的云彩,网罗半个天空。像盛宴中的一位嘉宾,满座对她抛过无言的敬礼,这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样吸引着千万行人的艳羡之色。饭店开幕第一天,主人在那刚装修完成的大厅里招待宾客。灯火通明,把漂亮的大厅映照得如同水晶殿堂。来宾们安详地满坐在餐桌前面,运用着雪亮的刀叉。侍者来往如穿梭,春风似的暖笑在脸上荡漾。主人站起来了,一张圆而红润的脸,体面的身材,和气而且恭敬,动作与声调都恰合“上流社会”的仪节。他报告这大厦筑成的历史:经过了整整的两年,前年夏初开工不久,战争就使工程停滞,几乎没法继续。可喜“战后”的繁荣不减当年,这事业的需要更其迫切。到这里他再说明这饭店的设计:餐厅就在底层,舞场将开在摩云的楼顶,每一个房间都是最精致华丽的,它将尽力使旅客从这里得到最好的享受。末后他谦逊他对社会贡献的微薄。一阵响亮的掌声,一串美满的祝词,报答了主人的热忱。(感谢我的职、业!在这体面的华筵中也让新闻记者占了一席。我跟着鼓了掌。可是我的思想正驰骋在一些别的场景上面)时光倒流,我看见这坐着的地方不过是一片砖横瓦乱的场地。战火正红,怒吼的炮声改变了这都市的面貌。千万人毁了家,狼狈地涌向街头,涌向巷口。我记得这开工不久的建筑,空场上还只立起高楼的骨架,这时就成了许多难民的安息所。我还记得八月十四日闹市口的一颗炸弹,血染得一街猩红,人肉飞溅到天半,尸体在空场的后面积成了小丘。我也还记得,这都市失陷以后的第一个冬季,侵略者的行列蜿蜒地从长街踏过;就在这未完成的摩天楼上,有一个年轻的工人,激动地对游行的队伍狂叫着“祖国万岁”,一纵身如流星陨泻,用生命表示了他的义愤,对殖民主义的抗议。狼烟遍地,万里锦绣的河山先后失色,而“孤岛”的繁华却更像个太平的年代了。颓废的诗人把华屋看成荒丘,现在我们却眼看着悲惨的地狱幻化成妖艳的天堂。它的辉煌胜过宫阙,每一个房间都住满了贵客。也许有洋场恶少,正用黄金收买爱情。也许有大腹的豪客,在一把纸牌里面勾心斗角,大堆金钱倏忽地转换着主人。也许还有着种种不可告人的秘密,欺骗、掠夺、出卖灵魂的交易(那个狂呼着“祖国万岁”的跳楼人,不知道是从哪一层楼上跳下来的,而那些房子里现在是什么光景?先前曾在这里寄宿过的,那流离的一群呢?他们是不是还都好好在世上活着?)虚无主义者视人生如游戏,而以人间为逆旅。


诗人之有别于一般作家,就在于诗人在诗的创作中塑造的是他自己,因而诗歌比起小说家的作品来,在更高的程度上是自我塑形,而小说的作者却是在塑造与他本人绝不相等的形象。自然,一个诗人的艺术形象也并非他自己本人韵纯粹翻版,而是超越他自己的一个形象。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如果没有诗人的自我形象是不可思议的
B.诗中的艺术形象是诗人自我表现的一种超越
C.生活中的诗人无法等同于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D.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价值高于诗中的艺术形象

答案:D
解析:
文段对比了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小说家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不同,但并没有比较二者艺术形象价值的高低。D项无中生有,当选。


诗人之有别于一般作家,就在于诗人在诗的创作中塑造的是他自己,因而诗歌比起小说家的作品来,在更高的程度上是自我塑形,而小说的作者却是在塑造与他本人绝不相等的形象。自然,一个诗人的艺术形象也并非他自己本人韵纯粹翻版,而是超越他自己的一个形象。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如果没有诗人的自我形象是不可思议的
B.诗中的艺术形象是诗人自我表现的一种超越
C.生活中的诗人无法等同于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D.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价值高于诗中的艺术形象

答案:D
解析:
文段对比了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小说家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不同,但并没有比较二者艺术形象价值的高低。D项无中生有,当选。


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

A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

B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

C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

D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


B


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

  • A、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
  • B、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
  • C、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
  • D、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

正确答案:B


唐代诗人作诗时韵律多参考《切韵》、《唐韵》,初唐诗人陈拾遗主张恢复“以诗言志”的风雅传统,并声讨南朝齐梁文学绮靡文风,召唤新时代刚健之气,其诗歌成就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诗号是?


正确答案:其诗号是“诗骨”。


更多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部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作品?()A 《海韵》B 《长恨歌》C 《水上音乐》D 《皇家焰火音乐》正确答案: A 解析: 首先,从题干中可以得出本题的题眼为中国的第一部清唱剧作品。其次,分析中国的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由黄自创作,除此之外黄自还有代表作品艺术歌曲《花非花》《思乡》《玫瑰三愿》、儿童歌曲《西风的话》、中国的第一部管弦乐作品《怀旧》等。A选项属于赵元任带有清唱剧式的合唱歌曲;B选项为正确答案;CD选项是亨德尔创作的管弦乐组曲。由此看出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

考题 问答题唐代诗人作诗时韵律多参考《切韵》、《唐韵》,初唐诗人陈拾遗主张恢复“以诗言志”的风雅传统,并声讨南朝齐梁文学绮靡文风,召唤新时代刚健之气,其诗歌成就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诗号是?正确答案: 其诗号是“诗骨”。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填空题()汉语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从《诗经》起到后代的诗词没有不押韵的,可谓“无韵不成诗”。正确答案: 韵律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一般来说,诗歌在()诗行末尾押韵,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途换韵的。朗诵时应把韵脚重读或适当延长,以显示诗歌韵律的音乐性A、偶数B、奇数C、多数D、随机正确答案:A

考题 纳西古乐是纳西族人民在以儒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响下而创建的艺术结晶,形成了独特的灵韵,被誉为“音乐化石”。正确答案:正确

考题 填空题()汉语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从《诗经》起到后代的诗词没有不押韵的,可谓“无韵不成诗”。正确答案: 韵律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正确答案:错误

考题 早期的诗歌和音乐密不可分。后来诗歌虽然和音乐分化开来,但音乐的物质仍保留在诗歌中,成为诗歌的美学特征体裁标志之一,如:法国诗人魏尔仑提出“音乐先于一切”的主张。正确答案:正确

考题 下列选项中哪部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作品?()A、《海韵》B、《长恨歌》C、《水上音乐》D、《皇家焰火音乐》正确答案:B

考题 判断题早期的诗歌和音乐密不可分。后来诗歌虽然和音乐分化开来,但音乐的物质仍保留在诗歌中,成为诗歌的美学特征体裁标志之一,如:法国诗人魏尔仑提出“音乐先于一切”的主张。A 对B 错正确答案: 对 解析: 暂无解析
最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