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划定合格分数线

发布时间:2019-07-17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划定合格分数线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成绩于2019年1月18日公布。考生可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19)查询考试成绩。

今年划定合格分数线时,既考虑到新录用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又兼顾了不同职位层次对公务员能力的不同要求,对省级(含副省级)及以上机构职位和市(地)、县(区)级机构职位采取了分层划线的方法,同时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职位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

省级(含副省级)及以上机构职位合格分数线为:

总分不低于10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60分。

市(地)、县(区)级机构职位合格分数线为:

总分不低于90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50分。

给予政策倾斜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为:

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市(地)、县(区)级机构职位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8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45分。

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招录职位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8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45分。

非通用语职位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8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45分。

特殊专业职位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8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45分。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职位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公共科目分数线按照职位所属层级划定,且专业科目考试不低于45分。

国家公务员局将根据各职位规定的面试比例,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参加面试的人员名单,并面向社会统一公布。面试工作由各招录机关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根据招考实施方案,面试工作将于今年3月底前完成。面试前,招录机关将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上发布面试公告,载明面试人员名单、面试最低分数线、面试时间、面试地点、联系方式以及其他须知事项。

对于公共科目笔试合格人数未达到规定面试比例的部分职位,国家公务员局将在今年1月和5月组织两次公开调剂。

今年国家公务员局根据《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对违反考试纪律的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将有关人员情况记入了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务员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王某最近失业了,因其有失业保险,在一定时期内,每个月可领到一笔失业救济金,所以她不用过于担心生活问题,可以继续安心找工作。而李某失业后没有失业保险,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找到新工作,积蓄也花光了,生活陷入困境,于是他开始小偷小摸,上述材料中的失业保险体现了下列社会保障的哪一项功能?

A.促进经济发展
B.保持社会公平
C.维护社会稳定
D.增进国民福祉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社会保障的功能。
第二步,题干中没有失业保险的李某,失业后偷窃,损害社会治安和稳定;有失业保险的王某可安心找工作,对社会无害。通过对比,可知题目中体现的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如图
B.如上图
C.如上图示
D.如图所示
答案:A
解析:
B、C、D项,假设正面和右侧面正确,顶面对角线位置错误。A项可由给出图形折叠而成。

城市好比一个巨大的海绵,劳动力就像城乡之间流动的水,当经济处于上行期,经济扩张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衰退又将这些劳动力挤回了农村。正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海绵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着就业缓冲器的作用。但这种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进行转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经济衰退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B.城乡二元结构减弱了经济衰退的影响
C.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
D.农村劳动力不应成为经济衰退中的牺牲品

答案:C
解析:
.[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主要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在金融危机中的就业缓冲器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最后一句中“但”字的转折继而指出“这种海绵效应的不可持续”,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由此可以推断,作者认为并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A、D两项文段中并未提及,B项不是作者论述的意图所在,所以选择C选项。

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立场和感受, 并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高度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同理心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C.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D.物我两忘,心无旁骛
答案:D
解析:
A、B、C 都是在既定已发生的事件上,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想像自己因为什么心理以致有这种行为,从而触发这个事件。因为自己已经接纳了这种心理,所以也就接纳了别人这种心理,以致谅解这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只有D 项中的物我两忘是与诗学有关的古代美学概念,指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不属于同理心。故选D。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