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对于中药、西药多方面对比!

发布时间:2020-10-29


很多想要报考执业药师的考生在犹豫,到底是报考执业中药师还是报考执业西药师呢?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赶紧了解一下!

一、考试科目对比

执业西药师

执业中药师

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药事管理与法规

药事管理与法规

二、专业知识(一)对比

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含药剂学、药物化学、药效学、药物分析

含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

三、专业知识(二)对比

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含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

含临床中药学、中成药学和方剂学

四、免考条件对比

药学执业药师

中药执业药师

取得药学或医学专业高级职称并在药学岗位工作

取得中药学或中医学专业高级职称并在中药学岗位工作

五、执业范围对比

药学执业药师

中药执业药师

药品经营企业必须配备执业药师

经营中药饮片必须配中药执业药师(大部分地区经营企业没有中药饮片也可以配备、广东省不可以)

六、各科考试重点要求

执业中药师

 中药一

1)掌握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与性状鉴别,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控制等内容;

2)熟悉中药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成分及中药毒理;

3)并能够运用有关中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中药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

中药二

1)掌握临床用药单味中药的药性(寒热温凉平及有毒与无毒)、功效、主治病症、使用注意和中成药的功能、主治、注意事项、配伍意义及组方特点等内容;

2)熟悉典型单味中药的基本配伍意义和主要药理作用,功效相似单味中药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症的异同点及个别同名异物药物的来源,中成药的功能及主治证候的异同点,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综合

1)理解中医理论(包括民族医药)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联合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等合理用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

2)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知识,以及中药调剂、中药贮藏与护养的各种必要知识和技能;

3)在开展药物信息与咨询服务中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可靠的医药学信息,并用于与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和指导合理用药。

执业西药师

西药一

1)要求在正确认识药物结构与构效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药物常用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药动学、药效学及药物体内过程;

2)熟悉与药品质量管理直接相关的国家药品标准和药典的通则等内容;

3)并能够运用药学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药物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

 西药二

1)要求熟悉临床各类药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等内容;

2)重点掌握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主要不良反应、禁忌症及临床监护要点等合理用药的知识;

3)系统掌握临床常用主要药品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剂型、规格等用药知识,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西药综合

1)在“药学实践与用药安全”中,要求重点掌握处方调剂、处方审核、药学计算、开展用药咨询、特殊人群用药等实践工作所需的综合知识与技能;

2)熟悉药品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的知识。

3)在“自我药疗与药物治疗”中,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症状及“小病”的判断、处置,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合理用药方案优化;

4)熟悉中毒解救的药学支持,疾病健康教育和宣传等综合知识与技能。

法规

要求重点掌握药学实践中与合法执业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并能够理解国家医药卫生政策的具体要求。

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提供执业药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预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执业中药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关于具有降压作用有效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川芎嗪

B、麻黄碱

C、去甲乌药碱

D、山楂总黄酮

E、三七总皂苷

参考答案:B

下列选项中,牛膝性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气微,味微苦且甘涩

B、断面类白色,显粉性或角质样,气微,味微甘

C、断面淡棕色,角质样,周围有2~4轮黄白色小点,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D、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有多数淡黄色小点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E、断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木部隆起,形成多个凸起的同心性环轮,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参考答案:C

下列各项,不属于附子主治病证的是

A、亡阳欲脱,肢冷脉微

B、寒凝血瘀,经闭阴疽

C、命门火衰,阳痿早泄

D、中寒腹痛,阴寒水肿

E、阳虚外感,寒痹刺痛

参考答案:B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