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章节练习(2021-08-26)

发布时间:2021-08-26


2021年环境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根据《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的主要工作任务应包括()。【多选题】

A.提出园区环境准入条件

B.提出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上限要求

C.结合城市或区域环境目标提出园区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

D.提出优化产业定位、布局、结构、规模以及重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建议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ABCD均属于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的主要工作任务。

2、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审查小组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意见的情形不包括( )。【单选题】

A.评价方法选择不当的

B.内容存在重大缺陷或者遗漏的

C.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或者错误的

D.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不包括在审查小组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意见的情形中,故选D。

3、根据《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题】

A.对符合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要求的建设项目,其环评文件应按照规划环评的意见进行简化

B.对于已经完成规划环评主要工作任务的具指导意义的综合规划,可以实施规划环评与规划所包含的项目环评的联动工作

C.经审查小组审查发现规划环评没有完成主要工作任务的,应采用适当方式建议有关部门对规划环评进行完善,并经审查小组审查后方能开展联动工作

D.按照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对于相关项目环评应简化的内容,可采用在项目环评文件中引用规划环评结论,减少环评文件内容或章节等方式实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对于已经完成规划环评主要工作任务的具指导意义的综合规划,可以实施规划环评与规划所包含的项目环评的联动工作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下列关于公众参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规划的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征求公众意见

B.规划编制机关在专项规划批准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审前,应当征求公众意见

C.规划编制机关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篇章的意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C选项“规划编制机关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说法正确。

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且会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单选题】

A.报送审批前

B.报送审批过程中

C.报送审批后

D.正式批准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且会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故选A。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
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5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
C: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D: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答案:A,C,D
解析: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20分)


南方某省为发展经济打通通往邻省的交通通道,拟投资35亿元建设跨省高速公路,本项目线路总长124 km,设计行车速度80 km/h,路基宽度25.5 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7处,分离式立交4处,跨河大桥2座,中桥1 0座,小桥32座,单洞长隧道1 0道,涵洞1 02道,服务区4处,收费站2处。该公路征用土地9.5万亩,土石方数量1250万m3,项目总投资3 8亿元。已知该公路有一段线路必须经过A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里程为10.2 km,其中有2.5 km的路段所在区域经调整后由核心区划为实验区。公路沿线分布有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生长着山白兰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有亚洲象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项目穿越居民集中区B乡镇,噪声预测表明公路建成后B乡镇有15处村庄声环境超标。


【问题】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 19—2011),判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2.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有哪些?


3.简述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4.列举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5.简要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6.B乡镇1 5处村庄公路噪声超标治理的措施一般有哪几种?



答案:
解析:

1.根据导则,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2.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包括:(1)噪声。公路隧道施工、大中型桥梁施工、地基处理、路基填筑、路面施工等产生的机械运行噪声;本公路沿线栖息有亚洲象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项目穿越居民集中区B乡镇,所以公路施工噪声对这些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不可避免。(2)环境空气。路基施工、道路施工引起的扬尘;路面施工产生的沥青烟。尤其是本公路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里程为10.2 km,所以公路施工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必然造成不利影响。(3)水环境。包括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桥梁施工对水体的污染;雨水对堆放的建筑材料的冲刷导致的水体污染。本公路有跨河大桥2座,中桥1 0座,小桥32座,施工对河流局部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4)生态环境。路基施工使公路沿线热带雨林植被和亚洲象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觅食地遭到破坏;同时公路路基沿线部分农田、林地被占用作为施工便道,地表裸露,这会进一步加重水土流失,工程占地将减少公路沿线的自然保护区用地、耕地、热带雨林林地、园地等面积;施工对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的植被及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将造成不利影响,导致生物量不同程度的减少。(5)社会环境。本公路项目穿越居民集中区B乡镇,部分离线路近的居民可能需要搬迁,由此可能会对局部社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本项目全程有互通式立交桥7处、分离式立交桥4处,这对立交桥附近部分居民的出行将造成不便。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自然环境调查。包括对公路沿线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亚洲象栖息地等处的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的调查。(2)生态系统调查。包括A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公路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山白兰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亚洲象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包括公路穿越的居民集中区B乡镇的社会经济状况。(4)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包括A省级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山白兰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亚洲象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居民集中区B乡镇,公路跨越的重点河流以及隧道、涵洞穿越的重点山脉等。(5)公路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调查。包括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和发展规划等。(6)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4.(1)收集现有资料。包括A省级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山白兰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亚洲象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居民集中区B乡镇,公路跨越的重点河流以及隧道、涵洞穿越的重点山脉等现有资料。收集公路沿线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规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熟悉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2)现场踏勘。尤其注重对自然保护区、河流等重要敏感点的调查并通过对影响区域的实地踏勘,核实收集资料的准确性。(3)专家和公众咨询。通过咨询,收集评价工作范围内的公众、社会团体和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影响的意见,解决调查和评价中高度专业化的问题和疑难问题。(4)生态监测法。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对亚洲象进行观察等。(5)遥感调查法。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


5.对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分别从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三个时段提出。(1)在设计期贯彻“环保选线”理念,进行路线方案优化,经过论证最终选择对自然保护区影响小的方案。同时对公路沿线陆域范围内的野生保护植物进行调查,记录受保护植物的名称、保护级别、类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数量。对受保护动物亚洲象应调查其活动栖息场所,特别是其活动或饮水路线等,为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2)施工期,依据现场调查结果,提出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制度。对受保护植物提出移栽保护或保护遗传因子的措施,使被保护的野生植物在施工期受到的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采取增设动物通道或增加桥隧比例的措施,以减少对动物的阻隔。(3)营运期,在自然保护区路段设禁止鸣笛标志,个别敏感地段可增设隔声屏障,对公路路侧坡面、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服务与管理区、取弃土场等处采取绿化或植被恢复措施,并强调在植被恢复时只能选用当地植物,以保证生态安全。


6.线位调整(如线位局部绕行)、声源上降低(如禁止鸣笛)、传播途径上降低(如设置隔声屏障、建绿化隔离带等)、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防噪(如敏感建筑设置隔声窗)。





1.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范围,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三个级别。新建高速公路总长124 km,并且经过自然保护区,因此判定为一级评价。


2.本项目属于线型的生态影响型工程,一般情况下,此类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致可以包括以下两方面。(1)施工期间的填挖土方使沿线的植被遭到破坏,农田被侵占,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工程在取土和填土后,裸露的表面被雨水冲刷将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肥力,影响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工程占地减少了当地的耕地绝对量,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由于路基地面硬化,从而扰动甚至减少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同时对其他自然植被也存在着不利影响。


3.在生态评价实际工作中,制定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是一项重要内容,应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相关内容的要求。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法、现场勘查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和遥感调查法。应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对相关内容的要求。


5.线型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该从项目的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三个时段提出。(1)在设计期贯彻“环保选线”理念,对路线方案进行比选和优化,尽量保留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选取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线路方案。(2)在施工期应结合现场调查结果,提出生态监理制度。在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一定影响范围内对受保护生物提出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3)在营运期主要应根据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和受影响程度,分别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不同的有效措施,特别注意对受保护动物采取留设生物通道等措施,以减少线型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切割影响。


6.线型工程噪声超标常见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线位调整、声源上降低、传播途径上降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防噪等,这些应该掌握。



地下水数值法预测,建立地下水水质预测模型的第一步工作是:

A:建立水质概念模型
B:建立水量数值模型
C:建立水流数值模型
D:分析水文地质条件
答案:D
解析:
首先注意,这是水质预测模型,不是地下水流场预测。具体2019版技法书294页图7-9,模型应用过程。首先通过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可以便于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维度。

(2019年)某采暖锅炉烟气脱硫设施故障时,需预测大气环境影响的内容是( )。

A.年平均浓度
B.采暖期平均浓度
C.日平均浓度
D.1小时平均浓度
答案: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表5。为非正常排放工况,需要预测1 h平均质量浓度,因为故障可能长期,故选D。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