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2020年重庆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考前温馨提醒

发布时间:2020-11-07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即将拉开帷幕,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就给大家带来重庆地区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资格考试考前温馨提示的信息。

2020年度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重庆考区考前温馨提示

日期:2020-11-10来源:重庆市人事考试中心

2020年度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将于11月14-15日举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为方便广大考生顺利参加考试,重庆市人事考试中心温馨提示各位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重庆市关于新冠病毒防疫工作的最新要求,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报考人员,参加考试时须持考前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够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报考人员,参加考试时须持健康通行码“绿码”。

2、为避免人群拥挤,考生可于开考前90分钟起开始进入考点,考生进入考点前,应主动出示上述证明或健康码、准考证。参加考试的考生经现场测量体温正常(<37.3℃)者方可进入考点,自备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除身份确认、考试答题环节可摘除口罩以外,应全程佩戴,做好个人防护。

3、考生在考试当天不能按上述要求提供证明或健康码的,以及考试当天,考生进入考点前,因体温异常、干咳、乏力等症状,经现场医务专业人员确认有可疑症状的报考人员,不得进入考点。

4、考试前20分钟进入考场;开考5分钟后一律禁止入场,开考120分钟后方可交卷离场。考生入场时出具纸质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两证缺一不可。准考证须保持整洁干净,不能作任何标记。

5、考生仅可携带橡皮、2B铅笔、黑色墨水笔和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的计算器参考。考生须在试卷、答题卡规定位置,用黑色墨水笔准确、完整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等信息。答题前,须仔细阅读应试人员注意事项和作答须知,使用规定的作答工具,在答题卡划定的区域内作答,答题卡不得折叠和污损,不得做其他标记。

6、严禁将手机、电子手环等各种电子、通信、存储设备及与考试相关的资料等物品带至座位,否则按违纪处理。

7、考生交卷时需经监考人员验收同意并在交卷签名表上签字后方可离场。考生不得阻碍拖延监考人员收取答题卡,严禁将本人或他人的答题卡、题本、草稿纸带出考场,严禁损坏、撕毁题本、答题卡,严禁抄录、复制、传播试题或与试题相关内容,否则按违纪处理。

8、考生在考试期间,须遵守考场纪律。若有违纪违规行为,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有关规定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31号)等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考生须保护好自己的答题信息,以防他人抄袭。考试结束后采用技术手段等甄别为雷同答卷的考试答卷,将给予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

9、因考点内疫情防控管理要求,社会车辆禁止进入考点。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接送考生车辆按规定即停即走。请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提前到达考点,以免误考。

以上就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51题库考试学习网会持续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的相关资讯,欢迎大家随时关注。

原公告链接:http://rlsbj.cq.gov.cn/ywzl/rsks/tzgg_109374/202011/t20201110_8447840.html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四题 铜矿开采


某拟建铜矿主要矿物成分为黄铁矿、黄铜矿。该矿山所在区域为低山丘陵,年平均降雨量1800mm,且年内分配不均。矿山所在区域赋存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前者赋存于沟谷两侧的残坡积层和冲洪积层中,地下水水量贫乏,与露天采场矿坑涌水关系不大;后者主要赋存于矿区出露最广的千枚岩地层中,与露天采场矿坑用水关系密切。


拟定的矿山开发方案如下:


(1)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规模5000t/d。


(2)露天采场采坑最终占地面积为50.3 hm2,坑底标高—192m,坑口标高72m。采坑废石和矿石均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分别送往废石场和选矿厂。采坑废水通过管道送往废石场废水调节库。


(3)选矿厂设粗碎站、破碎车间、磨浮车间、脱水车间和尾矿输送系统等设施。矿石经破碎、球磨和浮选加工后得铜精矿、硫精矿产品,产生的尾矿以尾矿浆(固体浓度25%)的形式,通过沿地表铺设的压力管道输送至3km外的尾矿库。尾矿输送环节可能发生管道破裂尾矿浆泄漏事故。


(4)废石场位于露天采场北侧的沟谷,占地面积125. 9hm2,总库容1400*104m3,设拦挡坝、废水调节库(位于拦挡坝下游)和废水处理站等设施。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5)尾矿库位于露天采场西北面1.6km处的沟谷,占地面积99hm2,总库容3131*104m3,尾矿浆在尾矿库澄清,尾矿库溢流清水优先经回水泵站回用于选矿厂,剩余部分经处理达标后外排。


【问题】


1.指出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减少产生量的具体措施。


2.给出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和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3.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漏事故,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4.给出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污染监控监测点布设要求。



答案:
解析:

1.指出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减少产生量的具体措施。


答:(1)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及地表径流水汇入量;开采对千枚岩的破坏程度及基岩裂隙水涌出量,这与矿区开采时序或方式、开采面积、开采深度等有较大的关系。


(2)减少采坑废水产生量的具体措施:采区外围设置截(排)水沟或防洪沟;采区“先探后采”,划定禁采区,设置防止突水(或涌水)的维护带。


2.给出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和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答:(1)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有:pH、SS、COD、硫化物、铜、铁以及铅、锌、铬、镉、汞等其他重金属。


(2)工程在废石场设置了废水调节库和废水处理站,均应做好防渗处理,废水可经中和、化学络合沉淀(或絮凝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选矿厂,或经监测达标后回用于采场内降尘、绿化,尽量少排或不排人附近地表水体。


3.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漏事故,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答: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露事故,主要从降低风险措施和应急预案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措施有:


(1)采用优质管材和优良的加工工艺。


(2)合理设置阀门,并确保安全可靠。


(3)设置备用输送管道。


(4)设置安全防护隔离带。


(5)避开山丘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6)加强巡查,必要时设置远程监控系统。


(7)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演练,发生泄漏事故时,及时启动。


(8)加强监测和监督管理。


4.给出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污染监控监测点布设要求。


答: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污染监控监测点布设要求:


(1)上游设置背景监测井(孔);


(2)在废石场及废水调节库的下游设置污染观测井(孔),并设置扩散监控井(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卜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下水污染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液体物料成分等进行识别

B.地水环境敏感程度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进行识别

C.地下水环境影响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进行识别



D.对于随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初、中、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5. 1. 1 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识别应在初步工
程分析和确定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C 错误) ,识别其"正常状况m 和"非正常状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5.3.2 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可参照田厅2.3) 、液体物料成分(A 正确)、周废浸出液成分等确定。5.2.2 根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识别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B 正确) 05.1.2 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D 正确)。

废水处理方法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是()。

A:隔油
B:过滤
C:浮选
D:吸附
E:中和
答案:E
解析: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常见的有中和、沉淀、氧化还原、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微电解、电解絮凝、焚烧等方法。隔油、过滤属于物理法,浮选、吸附属于物理化学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某自然保护区内部没有进行分区,下列关于该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可以在该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B可以在该自然保护区内建设生产设施
C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该自然保护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
D禁止在该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狞猎、采药、开垦、开矿等活动

答案: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条:自然保护区的内部未分区的,依照本条例有关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规定管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