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环境影响评价师办理登记条件

发布时间:2019-07-18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实行定期登记制度。登记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再次登记。

环保总局或其委托机构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机构。人事部对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的登记和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办理登记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二)职业行为良好,无犯罪记录;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在本专业岗位工作;

(四)所在单位考核合格。

再次登记者,还应提供相应专业类别的继续教育或参加业务培训的证明。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具体包括()。

A:深化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氮氧化物控制
B: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大力削减颗粒物排放
C:开展重点行业治理,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体系
D:加强有毒废气污染控制,切实履行国际公约
E: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有效控制移动源排放
答案:A,B,C,D,E
解析:
除了A~E的有关措施外,“加强扬尘控制,深化面源污染管理”也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措施之一。读者尤其要关注C和D,最好通读一下相关条文,以便于了解与挥发性有机物、有毒废气排放有关的行业和排放途径,这对于案例的考试或许有重大意义。

高速公路项目
题干
根据某省公路网规划,拟在A、B两市之间新建一条全长78km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工程总投资约70亿元,属于大型工程。按照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营运中期交通量为每天28000辆(折合小客车),行车速度120km/h,路基宽35m,平均路基高度2.5m,路基边坡为1:1.2;工程土石方量约91OX104m3,拟设置取土场18处、弃土场5处;全线需征地320hm2,基本为—(其中旱地260hm2、水浇地35hm2);工程临时占地752hm2(全部为旱地)。全线仅在公路中段建设桥梁一座,共设服务区1处,收费站5处。
初步了解,工程所处的A、B两市均属平原微丘区,存在水土流失;该地区以旱地农作物种植为主,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活动。A、B两市共有2座燃煤电厂,目前粉煤灰均用汽车送各自的贮灰场贮存。
评价范围有村庄38处,现状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根据初步预测,工程建设后可能使部分村庄噪声级增高3~11dB(A)。桥梁跨越X河流(属III类水体),其下游10km范围内有一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问题
1.确定本工程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说明理由。
2.在预测营运中期时各村庄的噪声影响时,需要的主要技术资料有哪些?
3.为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时还需收集有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水土流失的哪些信息?
4.根据本工程基本情况,简要说明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限列6种措施)?
5.针对本工程桥梁,提出其营运期水环境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建议。

答案:
解析:
1.确定本工程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说明理由。
答:一级评价。该高速公路为大型建设项目,沿线村庄较多涉及人口多,声环境功能区为居民集中区,噪声影响声级变化幅度较大(导则判据5~1OdB),且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按照声影响评价导则的有关规定评价等级应确定为一级。
【点评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老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有关规定。现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执行,两者有所不同。新导则依次按照声环境功能区域、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受影响人口数量三大要素确定为一、二、三级,考生务必理解记忆之。
2.在预测营运中期时各村庄的噪声影响时,需要的主要技术资料有哪些?
答:(1)工程技术资料:公路路段、道路结构、坡度、路面材料、标高、地面材料、交叉口、道桥数量。
(2)车流情况:分段给出公路、道路昼间和夜间各类型车辆的平均车流量,车速。
(3)环境状况:公路至预测点之间的距离、地面类型,公路与预测点之间的障
碍物,地形高差等。
(4)敏感点参数:敏感点名称、类型、所在路段、桩号(里程)和路基的相对高差、人口数量及沿线分布情况、建筑物的朝向、层数、现状噪声,釆用的评价标准。
【点评分析】:答题思路应按照源强、传播途径、受体所需的预测参数来答。源强包括工程技术资料和车流情况,传播途径即环境状况,受体为敏感点参数。另外,按照新修订导则,从工程参数、声源参数、敏感目标参数回答也可。对于高速公路项目,除生态影响外,噪声影响也是重点考察的内容,考生务必掌握并灵活运用之。
3.为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时还需收集有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水土流失的哪些信息?
答:(1)调查并收集野生动物名称(包括拉丁学名)、保护级别、种群数量、分布、生境条件,包括栖息地、活动区、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区、迁徙路线及领地范围等。(2)调查并收集当地水土保持区划及水土保持要求,收集沿线有关发生水土流失的侵蚀模数,包括地形、坡度、当地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等方面的资料,调查收集当地已釆取的成熟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点评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除了植物,。还有野生动物和水土流失。为常考知识点,考生需记忆理解背诵。
4.根据本工程基本情况,简要说明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限列6种措施)?
答:(1)工程选线尽可能少占耕地:
(2)釆用低路基或以桥隧替代路基方案:
(3)利用弃土作路基填料,减少从耕地取土 :
(4)临时占地选址尽可能避开耕地;
(5)保护土壤层,工程建设时先将表层土壤剥离,堆放保存好,用于植被恢复或重建;
(6)利用两地电厂粉煤灰用作路基填料之一,减少从耕地内取土。
【点评分析】:其实还有其他一些措施。如保护水保设施,防止发生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等。但本题限6项,答少或答多了均可能不得分,或酌情扣分。耕地保护也是高速公路高频考点,如涉及基本农田,更要按法律法规执行“占一补一”、国务院批准等。
5.针对本工程桥梁,提出其营运期水环境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建议。
答:桥梁营运期的风险主要是运输危险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危险品泄漏对下游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具体措施有:
(1)提高桥梁建设安全等级;
(2)建设桥面径流引导设施,避免直接排入河流;
(3)设置警示标志和监控设施;
(4)限制车辆速度;
(5)实施运输危险品车辆的登记和全程监控制度;
(6)提出风险应急预案。
【点评分析】:风险评价是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首次在公路案例中考出环境风险是在2006年的公路案例考题中。在2006年的公路案例考试题中提出了公路经过跨河桥梁时应关注哪些问题?实际上考的就是运输危险品的车辆经过桥梁段时发生事故的环境风险问题。2007年考的公路案例其中一问要求指出公路营运期的水环境风险。2008年又考了相似的内容,可见对水环境风险的关注。考生务必理解背诵。

根据《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生态背景调查的是 ( ) 改进施工办法。

A.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状况
B.影响区域内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貌等)
C.影响区域内受保护的地方特有种、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
D.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6.1.2.1生态背景调查,根据生态影响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特点,调查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D不选),以及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B不选),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C不选);如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桥梁和栈桥的设计洪水位须由设计单位根据防洪规划确定
B:跨越河道的管道、线路的净空高度必须符合防洪和航运的要求
C:桥梁和栈桥的梁底必须高于设计洪水位,并按照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
D: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确定的河宽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所确定的河宽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桥梁和栈桥的梁底必须高于设计洪水位,并按照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设计洪水位由河道主管机关根据防洪规划确定。跨越河道的管道、线路的净空高度必须符合防洪和航运的要求。”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