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依《刑法》第180条第4款之规定,证券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依照第1款的规定处罚;该条第1款规定了“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两个量刑档次。在审理史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一案时,法院认为,尽管第4款中只有“情节严重”的表述,但仍应将其理解为包含“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两个量刑档次,并认为史某的行为属“情节特别严重”。其理由是《刑法》其他条款中仅有“情节严重”的规定时,相关司法解释仍规定按照“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两档量刑。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
A

第4款中表达的是准用性规则

B

法院运用了体系解释方法

C

第4款的规定可以避免法条重复表述

D

法院的解释将焦点集中在语言上,并未考虑解释的结果是否公正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AC两项,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第4款规定“依照第1款的规定处罚”,表达的是准用性规则,并可以避免法条重复表述。
B项,体系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法院对第4款的解释,联系的是相关司法解释对《刑法》其他条款中“情节严重”的解释,并与此保持统一,属于体系解释
D项,法院的解释背后,隐藏的是对解释结果公正的追求
更多 “多选题依《刑法》第180条第4款之规定,证券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依照第1款的规定处罚;该条第1款规定了“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两个量刑档次。在审理史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一案时,法院认为,尽管第4款中只有“情节严重”的表述,但仍应将其理解为包含“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两个量刑档次,并认为史某的行为属“情节特别严重”。其理由是《刑法》其他条款中仅有“情节严重”的规定时,相关司法解释仍规定按照“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两档量刑。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A第4款中表达的是准用性规则B法院运用了体系解释方法C第4款的规定可以避免法条重复表述D法院的解释将焦点集中在语言上,并未考虑解释的结果是否公正” 相关考题
考题 根据《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刑法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 )A.正确B.错误

考题 《刑法》第l81条规定,编造、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戒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扰乱证券交易市场,情节严重的,将处以罚款并追究刑事责任。( )

考题 实施赌博犯罪,(),依照刑法第303条的规定从重处罚。

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以()予以处罚。A.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B.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C.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D.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考题 我国刑法第171条第3款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本法第170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刑法的这一规定是()的立法例。 A、牵连犯B、吸收犯C、结合犯D、结果加重犯

考题 请教:2011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交易》考前押密试卷(9)第1大题第25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25 题资产托管机构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如果违反规定,可能受到除(  )外的处罚。

考题 《刑法》第()条规定,编造、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或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扰乱证券交易市场,情节严重的,将处以罚款并追究刑事责任。A.183B.182C.181D.180

考题 《刑法》第181条规定,编造、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戒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扰乱证券交易市场,情节严重的,将处以罚款并追究刑事责任。

考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刑法第285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7条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此条属于注意规定 B.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抢劫罪)定罪处罚”,此条属于法律拟制 C.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抢劫罪)定罪处罚”,此条属于注意规定 D.刑法第198条第4款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此条属于法律拟制

考题 证券业从业人员不得从事的活动有( )。 Ⅰ.从事内幕交易或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活动 Ⅱ.泄露利用Ⅰ作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或其他未公开信息 Ⅲ.或明示、暗示他人从事内幕交易活动 Ⅳ.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所在机构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A: Ⅱ、Ⅲ、Ⅳ B: Ⅰ. 、Ⅱ、Ⅳ C: Ⅰ. 、Ⅱ、Ⅲ D: Ⅰ. 、Ⅱ、ⅢⅣ

考题 依照《刑法》第353之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情节严重的,处()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将刑法第一百八十条新增加一款,明确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A、从业人员B、客户C、交易对手D、有关监管部门工作人员E、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

考题 《刑法》第( )条规定,编造、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或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扰乱证券交易市场,情节严重的,将处以罚款并追究刑事责任。A、183B、182C、181D、180

考题 在刑法中,()规定了与信息安全有关的违法行为和处罚依据。A、第285条B、第286条C、第280条D、第287条

考题 依照《刑法》第353之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情节严重的,处几年以上几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A、7、15B、3、7C、5、7

考题 根据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我国《刑法》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考题 依照《刑法》第353之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A、3年以下有期徒刑B、拘役或者管制C、并处罚金D、5年以下有期徒刑

考题 下列关于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是指证券交易所的从业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B、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C、涉嫌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50万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D、涉嫌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指证券交易所的从业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B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C 涉嫌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5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D 涉嫌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考题 多选题在刑法中,()规定了与信息安全有关的违法行为和处罚依据。A第285条B第286条C第280条D第287条

考题 单选题证券从业人员不得从事的活动包括(  )。[2017年2月真题]Ⅰ.从事内幕交易或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活动Ⅱ.泄露利用工作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或其他未公开信息Ⅲ.明示、暗示他人从事内幕交易活动Ⅳ.利用资金优势,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误导和干扰市场A Ⅰ、Ⅱ、Ⅲ、ⅣB Ⅱ、Ⅲ、ⅣC Ⅰ、ⅡD Ⅰ、Ⅲ、Ⅳ

考题 单选题依照《刑法》第353之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情节严重的,处几年以上几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A 7、15B 3、7C 5、7

考题 多选题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A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C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D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等额的罚金

考题 填空题依照《刑法》第353之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情节严重的,处()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考题 单选题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涉及()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Ⅰ.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超过规定的金额 Ⅱ.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超过规定的金额 Ⅲ.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超过达到规定的金额 Ⅳ.多次利用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活动A Ⅰ、Ⅲ、ⅣB Ⅱ、ⅣC Ⅰ、ⅣD Ⅰ、Ⅱ、Ⅲ、Ⅳ

考题 单选题()是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A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B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犯罪C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D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犯罪客观方面说法正确的有(  )。A行为人利用了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B行为人利用了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公开信息C行为人违反规定,从事与未公开信息相关的证券交易活动D构成本罪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